【星雲大師全集7般若心經的生活觀】般若心經 的生活觀 透過故事讀心經 下卷 ⑪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1觀看次
因緣如花開花謝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參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圖╲蘭原
因緣如花開花謝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文/星雲大師

因緣如花開花謝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好像很深奧、矛盾,其實不是,在佛教裡面我們把色叫做「有」,是屬物質的;空是屬於精神的世界。物質世界、精神世界,你看一個人,就是說我有精神,但是我這個身體沒有力量也不行,我甚至於很有力量,我心力不足、精神力不足,這個心理、物質不能和諧。在這《般若心經》裡面,色即是空,色即物質,它是空的。這個拳頭是色,你說「色」有了嗎?沒有了,這即是「空」。你說這是「空」嗎?他又是「色」。所以這「空和色」,它是一個不是兩個,它是一體兩面。

例如說,一塊黃金,我們講說這是一個色、物質,黃金一塊;我把它做成耳環、戒指、項鍊,我的金塊到哪裡去了?色即是空,沒有了,你把這許多耳環、項鍊和合起來,他又成一個金磚、金條,他不是又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嗎?

所以世間上精神和物質共同存在,相互依存,你靠我、我靠你,等於你們講的夫妻,有此緣分,你愛我、我愛你,感情好才像個夫妻;若老是吵架、不合,這沒有愛就不幸福了。所以空和有不是兩個,有的也會空,空的也會有。

我本來是一個窮家子弟,在南京住了十二年。我雖是一個窮和尚,但是這十二年在南京寺廟給我的成長、給我的運用,讓我對佛法的了解,讓我到了台灣,佛光普照,光明就發揮了。我有佛法,法水就會流通。法水,我創辦了多少大學、創辦了幾百個寺廟、創辦電台、報紙,我本來都沒有,怎麼忽然是有的?當然是大家幫忙、眾緣來幫忙,也不是我一個人,只是我在裡面是一個主體。

我跟佛光山的徒眾說,我是「真空變妙有」,我空即是色。我本來沒有,我現在變出佛光山這麼多道場、事業來;徒眾弟子們,可不能「妙有變真空」,本來有的,到最後變成失敗。

我在宜興祖庭大覺寺,一定買大石頭;在台灣佛光山我也弄大石頭,在日本等地,我也弄石頭。很多的法寶,你怎麼都弄石頭呢?石頭很重,將來弟子如果不肖,他可以把佛像拿出去賣,把香爐、燭台拿出去賣,石頭這麼重,他賣不了,我要讓這個寺廟、道場能長久存在一點,我想石頭比較好。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和空不是矛盾的,不是不同,不是兩個,他是一個。因緣可以成就,物質成就這一個空間,這個空地成就這個房子,不就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佛教在這宇宙之間,就是要有般若緣起,才能認識人我之間的關係,人與物的關係,人與這個宇宙世間的關係,大家才不會戰爭,大家才會和平。

又,不了解佛教的人,一看到學佛的人就愛開玩笑說:「唉呀!阿彌陀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實什麼叫作「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有人會拿這句話來嘲笑佛教。因此,我們務必要把這句話理解清楚。

這一段話正是佛教對人間的看法。佛教對人間有什麼看法呢?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是佛法對人間、對人生一種肯定的說法。

「舍利子」是一個人的名字,就是舍利弗,他是佛陀十大弟子之首、智慧第一的弟子。舍利弗是個很偉大的人物,很可惜他在佛陀涅槃前三個月涅槃。當他涅槃以後,目犍連尊者又被裸形外道給打死,為教殉難了。所以,佛陀的兩大弟子舍利弗、目犍連,在佛陀涅槃之前就去世了。如同一對父母接連死了兒女,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是一般人認為難忍的事情。

所以,後來佛陀涅槃以後,經典結集的責任就落到了大迦葉的身上。大迦葉是十大弟子中頭陀第一的弟子,現在流傳的佛法裡之所以充滿苦行色彩,也都是與他有關係。如果舍利弗、目犍連當初不先佛陀而圓寂,能在佛陀涅槃之後結集經典,那麼以舍利弗、目犍連對人間的積極,對人間的熱情,對人間的慈心悲願,佛法的傳播應該不是現在這樣。

那麼,舍利弗為什麼要早於佛陀而圓寂呢?因為他不忍看見佛陀涅槃,所以自己先入涅槃。當然,這是因為他能生死自如。

禪宗有一個故事。丹霞天然禪師到北方去參學,由於下大雪,天酷冷,寺院沒有好好招呼他,隨便給他掛單了事,他就把大殿裡的佛像、羅漢像、菩薩像拿下來烤火取暖。

知客師來一看驚叫:「你在燒什麼?」「我在這裡燒舍利。」

那個知客師說:「胡說!木頭的像怎麼會有舍利子呢?」「木頭的像沒有舍利子,那多拿幾個來燒有什麼要緊?」

看這個故事,我們覺得那一個人的功夫高?雖然丹霞天然禪師燒佛像,但他是尊敬佛的,因為心中認為木頭佛像有舍利子,所以在這裡燒舍利。知客師父天天在那裡拜佛,卻認為這是木頭的像,沒有舍利。你說那一個人信仰的層次高?拜的人沒有燒的人高!

過去有一位禪師在佛殿裡做課誦,突然間咳嗽,吐了一口痰,原本應該吐到痰盂子裡,他卻吐在佛像的身上,糾察師見了,指責道:「你怎麼可以把痰吐在佛像上?」這個禪師連忙道歉,但是說完對不起之後,就講:「請告訴我,虛空之中哪裡沒有佛?我還想要再吐痰。」

有人信的佛,是木刻的佛像;真正的佛,則充滿在虛空之中。我們要信的是法身佛,虛空都是法身。所以在佛教的信仰裡,虛空都是佛。所謂「空中生妙有」,黃金是空,所以能生出戒子、耳環、手鐲、金筷、金碗、金盤子,空是本體,有是現象。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