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星雲大師 慈心大願普照人間

THE MERIT TIMES
文╱楊渡(台灣作家)
字級
收藏文章
28觀看次
文/楊渡(台灣作家)

星雲大師的離去,讓我再次回顧,才覺得那是一個成長於亂世的流離的孩子,在苦難中,盡其一生之力,要為未來的孩子,留下一方淨土,一點庇護,一個教育的所在。為此,他開了千朵蓮花,庇護眾生。



那流離的世代啊,為這世界做了這麼多的事。真讓人深深深感念。

一個生長於戰亂之世的孩子,是多麼無依無助。特別是在中國現代史幾十年的戰火烽煙中,人民幾無喘息餘地。一個成長於貧困家庭的孩子,父母忙於為生計奔波,把他交給了持齋念佛的外婆,因而受外婆影響至深,種下日後出家的因緣。

12歲時,遭逢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南京大屠殺,他經商的父親在戰亂中失蹤了。心急如焚的母親帶著他,在死傷遍野的南京街頭,在長江邊的冬日寒風中,奔波尋找,遍尋不著之下,在南京棲霞山奇緣似的遇上志開上人,為這個孩子剃度出家,法名悟徹,號今覺。



面對戰火遍地的中國,一個12歲孩子,幸能進棲霞寺律學院,有小小的棲身之所,免於流離流亡之苦。然而在糧食短缺的年代,他只能吃麥渣、糊粥,甚至三餐都吃地瓜。這對少年成長中的身體怎能承受?但他都忍下來了。

或許前世有深深的佛緣,他又到常州天寧寺、焦山佛學院參學,之後也曾擔任過小學校長。然而,目睹著內戰時局下,大人都無法生存了,更何況讓孩子安心讀書?但沒有教育,國家就站不起來。這就是那時,這個青年僧人內心最大的無奈吧。

1949年,內戰烽火燒遍中國之時,他組織僧侶救護隊來到台灣。在那蒼惶逃難、百萬軍民齊集小島的時刻,一個外省來的和尚,他沒有棲身之處。最後來到了宜蘭的雷音寺,有了一個棲身的地方。

也正是在這艱難時刻,他發揮童年忍耐的本領,從最艱難處做起。到了夜晚,他就著佛前的燈,把一張日治時代留下的舊縫紉機當書桌,徹夜寫稿,直至天明。就這樣編雜誌、講經、創立念佛會,傳揚佛法。他甚至對台灣有電燈而珍惜無比,因為這是他第一次用上電燈,可以在晚上寫稿。



隨著佛法的弘揚,他逐漸累積一點基礎,而最先辦起來的,竟是育幼院。想想他少年時流離失所,在南京一無所依,是棲霞山寺院收留了他。他內心的願望,或許正是要收留天下無處可依的孩子吧。

然而他的大願不止於此。他一生在全世界五大洲創設了三百多所寺院道場,也創設了從育幼院到小學、中學、大學,各個學院。僅僅是台灣就有嘉義南華、宜蘭佛光兩所大學,和美國西來、澳洲南天、菲律賓光明大學,合為一個跨國際的佛光山系統大學。



有感於美育是美化人心最好的媒介,他在全世界創設了27所美術館,還有人間衛視電視台、《人間福報》報紙,以及電台等等;他寫下數千萬言弘揚佛法的論述,出版佛學經典無數。

85年前,那個奔波於南京街頭尋找父親的孩子,在戰亂之世,受盡苦難。為了不要讓下一代受這苦難,他一生奔波,為人間能走向慈悲和光明的境地,為未來的孩子,做了這麼多的事。那是多麼了不起的大願,多麼感人的奉獻!

今天我們敬別星雲大師,更感受到那無限慈悲的心,那留在人間的愛,那照顧天下人的大願,將永遠溫暖著人間。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