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3】隨堂開示錄 132 隨堂開示錄─講座論壇 12 當代宗教的實踐與發展 3-1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5觀看次
星雲大師於日本佛光山本栖寺與參加「宗教與當代世界學術研討會」學者合影。(2003.9.17)圖/資料照片
隨堂開示錄─講座論壇 12

當代宗教的實踐與發展  3-1

宗教與當代世界學術研討會
時間:2003年9月17日
地點:日本佛光山本栖寺法輪堂

在韓國,有三寶寺:通度寺又稱佛寶寺,海印寺又稱法寶寺,松廣寺又稱僧寶寺。現在世界普遍都在追求佛學,大家信仰的虔誠及求法的精神都令人感動。不單是韓國,像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亞洲國家,甚至到美洲、歐洲,也都是一樣。現在在這裡舉辦「宗教與當代世界學術研討會」,就是希望宗教對當代世界的人心、思潮,以及社會生活、倫理教育等,可以提供一點意見或者規範。現在我有四點意見提出:
第一、對物質的生活要淡泊
我們對當代世界的物質生活,應該加以規範,要淡泊一些。現在的社會,跟古代重視修身養性、內外一如的生活相差太遠,大家都是向錢看,紙醉金迷,對物質生活過度偏重,許多人還因此成了物質的奴隸。事實上,心才是我們真正的主人,我們可以運用物質,但不要被物質利用;我們可以運用金錢,但不要給金錢利用。
陶淵明先生說得好:「心為形役。」我們的心給外界奴役了,被六塵蒙蓋了,不得自由,光明就不能顯現。所以,把物質看得太重,人生會失去平衡。我在德蕾莎修女的書上,看到這麼一句話:「我以貧窮為光榮。」換句話說,德蕾莎修女並不需要物質上的擁有。唐朝大梅法常禪師也曾說:「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餘。」禪師的生活不從物質的擁有來著手,穿衣,以荷葉遮蓋即可;吃飯,一樹的松果就能吃得還有剩餘,他不被物質迷惑,而追求另外的理想。
當然,也不是說完全不要金錢、物質。有句話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這個說法是太言過其重了,人類基本的物質生活,還是需要的。過去的佛教,有人看到出家人戴手表,就說:「唉!出家人還要裝飾得那麼漂亮。」他不認為手表是計時用的,而是裝飾用的,那是認識上的錯誤。甚至有一次,我從台北到高雄講演,才剛下車,就有一個人當面指責我:「出家人還坐汽車啊!」我就想,不坐車子來講演,從台北走到高雄要一個禮拜耶!
其實,有些宗教的修行者並不是反對物質生活,而是主張對物質的生活要淡泊,從物質以外去追求人生的幸福快樂。例如:後來做了佛陀弟子的跋提王子等人,在山林裡打坐修行時,忽然間大喊:「快樂啊!快樂啊!」剛巧佛陀從那裡經過,聽到他們的喊聲,便走進去一探究竟。佛陀一到,就問:「你們快樂什麼啊?」跋提王子聽到佛陀的聲音很歡喜,趕快就說:「佛陀!過去我們在王宮裡生活,有多少護衛保護我們,仍然感到很恐懼,老是覺得有敵人要來對付我們;在皇宮裡穿的是綾羅綢緞,吃的是珍饈美味,仍然覺得沒有味道,現在跟您出家,什麼都沒有了,反而不怕敵人來陷害,托鉢回來的食物縱使不起眼,吃起來也感到美味可口。在禪定的生活中,不往外看,向內心看,感覺到很快樂啊!」
我們宗教界的朋友,包括各位學者、女士、先生們,不管你是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只要是正當的宗教,對當今世界都應該要有一個責任,就是讓一般人如脫韁野馬般一直往物質衝鋒的心,跑得慢一點,扣住它一點,大力提倡物質生活淡泊一些是有必要的。
佛門有句話說:「莫嫌佛門茶飯淡,僧情不比俗情濃。」本栖寺住持慈容法師一直掛念對各位教授的接待、飲食居住不能周全,我說:「你不用掛念了,藍老師一定替你說了:『這裡是一個偏遠郊區,物質不豐富,只有用山水──一個本栖湖、一個富士山來補充了。』」能在富士山、本栖湖旁享受一個淡泊的人生,也是別有風味。
第二、對精神的生活要昇華
現代人不大重視精神生活,其實,真正的精神生活也不只是讀書、追求愛情、住舒適的洋房,而是解脫,是自在,是超越。
現代人被外在世界束縛得緊緊的,精神生活被壓榨得只剩下很少的空間。不久前到新加坡弘法,當地人士要我講一個主題:「如何消除壓力?」為什麼?因為大家覺得「工作太忙了!」其實,工作是神聖的,工作是應當的,人沒有工作才是痛苦的,為什麼要把它當作壓力呢?那是因為精神力不夠。等於沒挑過擔的人,你要他挑擔,他就會有壓力。所以,現代人要將精神力加強、發揮、提起。在當代世界裡,從宗教開始,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等,都主張寧可以物質生活缺乏,但是精神的生活一定要富有。記得有一次我舉辦「送愛心到泰北」活動,前往泰北關懷中國同胞,聊表一點心意。當時幾萬個中國難民就說:「師父啊!我們寧可以沒有飯吃,也不能沒有佛教。」真是了不起的一句話,等於說,不吃飯沒有什麼大礙,但是沒有佛光、法水,精神的泉源就乾枯了。
許多人以讀書、旅遊來充實精神生活,我覺得這是不夠的。為什麼大迦葉尊者在墳間修行,卻說他很快樂;佛陀要他回來僧團居住,他反而不要?為什麼孔子的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因為他們找到了精神的支柱。人世間物質的生活是有限的,精神的生活是無限的,可以說「取之無窮,用之不盡」。因此,我們宗教界的各位學者、老師們,應該做時代的中堅,為社會提起精神的力量,給予精神上的超越。
第三、對藝術的生活要豐富
相較於古代社會,現代人自私、自利、現實,思想膚淺,不講究藝術的生活。例如商周時代銅器的製作,做得那麼精美;歷代佛教的繪畫、雕刻、塑像、建築等藝術之美,真教人讚賞,反觀現代,可以說是今不如昔了。
在人類社會裡,如果藝術的生活能夠豐富一點,人的貪欲、瞋恨、嫉妒、愚痴能減少一點,人我之間的爭鬥必然會減少。綜觀許多喜歡美術、文學、音樂的人,在藝術生活的陶冶之下,三千大千世界都在他的心裡,內心富有了,也就不去計較外在的功名富貴了。(待續)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