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糧食】 全球食物逆轉「剩」

THE MERIT TIMES
文/灃食客蔬食季刊
字級
收藏文章
32觀看次
「Tasteme惜食×嘗鮮」創辦人葉柏軍(右),建立惜食共享平台,把食物分享給需要的人。圖/灃食客蔬食季刊
為了響應惜食,採買時可依據用餐人數,以及家中冰箱的容量狀況決定購買多少食材。圖/灃食客蔬食季刊
圖/灃食客蔬食季刊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祕書長劉露霞。圖/灃食客蔬食季刊
沒有賣出去的麵包大部分會被丟棄,透過惜食平台將讓食物分享出去,可降低處理廚餘的負擔。圖/灃食客蔬食季刊
店家、消費者透過媒合平台,把惜食變成一件簡單又吸引人的事。圖/灃食客蔬食季刊
由於糧食分配不均,全球人口約6.8億人有營養不良問題,相當於有1/11的人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圖/灃食客蔬食季刊
灃食客蔬食季刊NO.6 圖/灃食客蔬食季刊
文/灃食客蔬食季刊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報告指出,全球每年約有1/3、約14億噸食物遭到耗損或浪費。環保署統計,每日平均回收的廚餘約為2000多公噸,其中更不乏無法做成菜餚的食材,還有賣相不好看的蔬果。這些浪費,都值得大家重新思考,如何能夠讓剩食發揮更大的效能。

目前已經有人開始行動,讓剩食展現出更強大的力量,例如:「食物銀行」長期推廣食物永續行動,學習在生活中實踐停止食物浪費的習慣;「Tasteme惜食×嘗鮮」則建立平台,讓剩食分享給需要的人,降低處理廚餘帶來的環境負擔。

全球問題 政府立法

「營養不良」是飲食資源豐沛與貧困地區家庭孩子的通病。生活寬裕的孩子,選擇多而挑食;經濟匱乏的家庭則需仰賴有限物資度日。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估計,全球人口約6.8億人有營養不良問題,相當於每11個人當中,就有1個人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然而,全球每年卻有1/3食物在食品供應中被丟棄,這些被浪費的食物量,足以解決近30億人的飢餓問題。

1967年,美國開始發起食物銀行(Food Bank)概念的機構,伴隨剩食議題愈來愈受重視,全球各地陸續跟進,食物銀行組織慢慢遍及各地,甚至影響政府著手立法,例如,法國就在2016年強制中大型超市捐出剩食,義大利也擬訂類似政策。

食物資源 循環利用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祕書長劉露霞分享了如何有效分配、利用食物資源的方法。食物銀行為了將食物更有效地回收與分配,可根據本身儲存空間、能力來調整服務方式,所以大致分成3種經營方式:

1.標準倉儲型:這是最主要的形式,用本身的倉庫收集、儲存進行分發。

2.現成食物發送:食物直接從飯店、餐飲場所、餐廳等地,用車輛發送給個案。

3.虛擬食物銀行:不經手處理,僅從事協調、聯絡,讓有需要的人直接至捐贈處領取。

目前台灣各地已有許多民間協會,以及中央主管單位推動的食物銀行,主要協助因家庭經濟因素無法負擔飲食費用,或者是偏遠地區物資較不豐裕的居民。而除了協助分配物資,也舉辦講座、活動,讓需要的民眾了解更多飲食知識,學習如何攝取到均衡、營養的飲食。

綠色餐飲 生態環保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成立於2011年,是全球食物銀行聯盟GFN台灣唯一的認證會員機構,結合食物銀行、林業單位、農學市集、環保組織等跨領域單位,共同推廣珍惜食物、綠色餐飲的概念,期許深入日常生活的綠色消費,動員全台達到零廢棄,生生不息的循環生活型態,翻轉台灣。

雖然食物銀行減少食物浪費的理念立意良善,但要根本解決這種現象,還是需要消費者在生活中培養良好的習慣。在消費時,可以依據用餐人數與家中冰箱的容量狀況來決定購買多少食材。回到家時,可依據一餐的食用量,以小容器分裝;烹調前,可確認用餐人數後再下廚。發現有即期的食品時,如食品狀況尚稱良好先別丟棄,可轉贈食物銀行或有需要的人。

透過建立良好習慣,減少食物浪費,才不白費食物生產時,所花費的土地、水資源等珍貴資源,讓食物能發揮最好的效用。



惜食嘗鮮 簡單不浪費

店家將沒有賣出去的麵包丟棄,一般人也許會視為理所當然,但「Tasteme惜食×嘗鮮」創辦人葉柏軍看到這個情況,卻感受到食物不應浪費,如果再透過改變商業模式串接資源建立平台,讓食物分享給需要的人,降低處理廚餘帶來的環境負擔,可達到店家、消費者與環境三贏的局面。

良食福袋 惜食嘗鮮

「Tasteme惜食×嘗鮮」APP是從共享經濟出發,解決食物浪費的惜食共享平台,採及時媒合方式透過「良食福袋」降低時效性產品的耗損,讓店家減少剩食處理成本。消費者透過APP取得閒置食物資訊,並以優惠價格購買商品,建立起「良食循環經濟」。該平台從2021年4月上線至今,已有8萬會員及500多間店家加入。

葉柏軍表示,剩食這個字眼聽久了會覺得害怕,加上過去沒有人嘗試過「Tasteme惜食×嘗鮮」平台所做的事,因為比較少人理解就容易產生排斥感。於是,他轉換觀念,傳遞「剩食」是可以再次被使用的「良食」,將品牌名稱取為「Tasteme」,從食品角度傳達「我是好的,可以來嘗試我」。

葉柏軍觀察到,大家關注的是如何省錢,假如生活都過不下去了,就沒有餘力管到環保,因此「Tasteme惜食×嘗鮮」讓消費者先省錢,以「良食福袋」方式吸引大家一起加入行動。不知不覺中也減少食物浪費,不但省錢又環保,惜食,其實是一件簡單又吸引人的事。

媒合平台 新經濟觀

「Tasteme惜食×嘗鮮」不單單只是分享食物,除餐桌上沒吃完的餐點、還未進入到餐桌即因為賣相不佳被丟棄的蔬果,或者加工過程這一整段食物供應鏈中有可能被浪費的,都是他們的服務目標。透過媒合平台,讓這些可能被浪費掉的食物,以較便宜的價格交到消費者手上,也減少業者損失。

「Tasteme惜食×嘗鮮」團隊在2021年獲頒德國iF社會影響力獎(Social Impact Prize),是歷年來首度由台灣團隊獲得,讓葉柏軍更篤定推動「良食循環經濟」的必要。他說,「珍惜食物」不僅是對的信念,共享閒置食物,也可達到永續消費與環境保護間的平衡效益,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這項永續行動!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