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築變成殼 寄居蟹背上身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44觀看次
豬股亞希與自然生物合作,以作品探討社會議題,例如《為何不給寄居蟹一個避風港呢?》系列,她以3D列印宮殿、教堂等建築,為寄居蟹提供外殼,表達人類濫用資源造成的生態危機。圖/取自「akiinomata」IG、網路
豬股亞希與自然生物合作,以作品探討社會議題,例如《為何不給寄居蟹一個避風港呢?》系列,她以3D列印宮殿、教堂等建築,為寄居蟹提供外殼,表達人類濫用資源造成的生態危機。圖/取自「akiinomata」IG、網路
豬股亞希與自然生物合作,以作品探討社會議題,例如《為何不給寄居蟹一個避風港呢?》系列,她以3D列印宮殿、教堂等建築,為寄居蟹提供外殼,表達人類濫用資源造成的生態危機。圖/取自「akiinomata」IG、網路
豬股亞希與自然生物合作,以作品探討社會議題,例如《為何不給寄居蟹一個避風港呢?》系列,她以3D列印宮殿、教堂等建築,為寄居蟹提供外殼,表達人類濫用資源造成的生態危機。圖/取自「akiinomata」IG、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為了抵禦敵人,寄居蟹會四處找尋合適的貝殼居住,牠們家園的選項往往僅限於被衝上岸的貝殼,甚至近年因塑膠垃圾氾濫,還有寄居蟹以寶特瓶、瓶蓋當家。

日本當代藝術家豬股亞希(Aki Inomata)透過3D列印技術,仿造城堡、中式宮殿、教堂等建築,為寄居蟹打造新家,表達人類過度濫用生物資源的生態危機,並以寄居蟹交換住所的方式,隱喻世界因國際衝突、環境變遷等因素,產生移民及難民等問題。

高樓搬到田野 強調互助合作

豬股亞希1983年出生於日本東京,作品以數位技術,探討人、自然、城市與動物之間的關係,例如:2009年進行的系列作品《為何不給寄居蟹一個避風港呢?》(Why Not Hand Over a 'Shelter' to Hermit Crabs?),以3D列印替寄居蟹製造透明的殼,外型參考世界各地的城市建築,於2014年獲得日本YouFab創意大獎首獎。

作品的靈感來自2009年亞希參加「無人之地」(No Man's Land)展覽,談論土地的「不變」與政權「變動」的關係,這個展覽讓她聯想到寄居蟹因體型等因素,而須換殼的生物習性;換殼後的寄居蟹看起來截然不同,但不管搬到哪個「城市」,牠們的身體仍是同一個,探討「家」的本質。

一開始,亞希製造球形的「避風港」給寄居蟹,由於構造不符合要求,寄居蟹不願搬進去;為了打造舒適的外殼,亞希以斷層掃描研究貝殼的內部構造,再以3D列印作出符合寄居蟹需求的「家」。

近年因氣候變遷、俄烏戰爭等危機,世界各地移民和難民人數激增,該系列作品格外具有意義,這些「殼」讓寄居蟹隨時能從高樓大廈搬到鄉間田野,或從教堂遷到寺廟等,強調國際間互助的可能性。

「我很喜歡動物,但我一直住在東京,所以周圍的環境,並不完全是大自然的恩賜」,亞希分享,「但自從我覺得遠離大自然後,我開始對它產生興趣。」儘管擅長以高科技創作,亞希經常結合自然生物的習性,以作品探索身分,並對社會議題進行探討。

動物當老師 呈現多元視角

亞希表示:「我在大自然中,看到各式各樣的藝術品。」她發現海狸咬剩的木材,造型跟雕塑很相似,便開始了《怎麼創作雕塑》(How to Carve a Sculpture)系列作品,她與日本各地動物園合作,將木頭留給海狸咬,隔天一早她再蒐集,並以計算機數控技術重現這些「雕塑」,直面藝術的意義。

「當我覺得藝術品正在改變我時,我最熱情」,亞希表示,「我的作品中有大部分都不是我自己的創作」,她選擇與自然生物合作,揭示世界的微妙和復雜性。

她指出,某種程度上,可說人類塑造了世界,而地球則以氣候變遷、生態危機等回應,「但世界不僅與人類息息相關,雖然我無法不用人的雙眼看世界,但我正從動物身上,尋找不同的視角。」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