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媽咪過動兒】能持續更重要

THE MERIT TIMES
文/沈勤筆
字級
收藏文章
23觀看次
文/沈勤筆

相信身為特殊生的家長們,在育兒路上面臨負荷量超載的經歷,肯定不曾少過。

在一次次收拾好情緒、自我喊話、打起精神、重新面對後,一定會在某個熟悉的場景或意料外的狀況中再次被打擊,可能是孩子的負面表現更升級優化、可能是周遭流言蜚語力道加強、可能是阿爸阿母電力不足要充電時卻發現始終充不滿電,成為一顆周旋在正向教養和自我實現路上被消磨殆盡的老化電池。

好悲觀唷,但這個消沉的想法在某次帶孩子看眼科時,被一位彷彿被醫師耽誤的哲學家醍醐灌頂點醒:「最好的治療方式若無法執行也是枉然,不如退而求其次,選擇能持續做下去的作法。」

因為孩子弱視,醫師的矯正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貼眼貼,把視力良好的眼睛矇起來,以刺激視力不良的另一隻眼主動作用去觀看,而非倚賴正常眼,但誰想變成獨眼龍?不但招來好奇的眼光,而且還會有略帶訕笑意味的新綽號,所以小孩總是在父母視線範圍外撕掉遮眼貼。

醫師看多了,提供另一種治療方式,就是單眼點散瞳劑,讓視力良好的那一隻眼睛視力變模糊,只能擔任輔助眼,雖然效果不如整個遮掉看不到,但因為外觀不受影響讓小孩不會抗拒,加上孩子不想成為獨眼龍,反而積極的願意早晚自動點散瞳劑,心態處理好,生理的病徵就能緩步治療了。

想想許多事都是如此,知道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執行不了也沒用。就像知道要天天運動,但懶病上身繁忙依舊,所以設定從每周一次開始就好;知道飢餓三十很痛苦,所以從168間歇性斷食開始就好;知道特殊生孩子天性有弱勢之處,強硬施壓或打罵懲罰或許是速效藥,但鞭子一離手,藥劑就失效,所以不如觀察孩子的特質與能力,找到親子都可接受的模式,緩步持續的慢慢進步,不要放棄。

結論,中年阿母真難為,要顧孩子發展,還要顧日益發胖的身材,哭!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