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離世 是一個時代終結

THE MERIT TIMES
文/程恭讓(上海大學佛教思想史暨人間佛教學研究院院長)
字級
收藏文章
21觀看次
文/程恭讓(上海大學佛教思想史暨人間佛教學研究院院長)

大師辭世後的這一周,很想寫一篇紀念性的文字,記下和大師交往、聽他教導的種種。可是心情一直沉浸在悲傷的狀態,很難成思,無法下筆。

2015年,我曾經出版《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一書,用80萬字的篇幅,概述過我對大師佛教思想的理解和看法,書中提出從「太虛大師到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理論實踐一種多元的詮釋思路,對於當代人間佛教這一典範理論的內涵與方方面面,做過細緻的描述及學理的分析。

我也曾經撰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的三大方向〉一文,發表在《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8期,此文以星雲大師晚年最近期著作《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為中心,提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具有佛法化、中國化、全球化的三大理論方向的詮釋;我也撰寫過〈星雲大師對佛教的十大貢獻〉一文,發表在《世界宗教文化》2015年第3期。上面提到的這些拙文,都刊登於一些著名的有影響的學術期刊上。相信這些文章對於從學術角度研究、解讀大師,對於推動學界的星雲大師及其人間佛教的研究,應當有所貢獻。大師在晚年手術後,我和很多學者在高雄參加學術會議時,都還有機會多次見到大師。

此後,記得大師還兩次抱病來宜興大覺寺巡視、弘法,我也有機會來大覺寺聽老人家講話。最後一次在大覺寺離開他時,記得那是在下午三、四點鐘的時候,雨過天晴,弟子們推著車,大師還在視察觀音殿的工地。當我上前跟他告別時,見到一縷陽光正照在他的額頭上,那時刻不知為什麼突然悲從中來,預感到佛法的無常和大師的離去,都將是不可避免的事實。

昨日(2月13日),我們在大覺寺參加星雲大師最後的追悼典禮。心中非常清楚:我們不得不接受大師的離世。同時我們心中也十分清楚:星雲大師的離世事實上是一個時代的終結。從佛教思想與歷史的角度言,星雲大師所推動的人間佛教,毫無疑問是從漢傳佛教、中華佛教開發出來的一個具有中國特色及世界意義的現代佛教文化典範。後星雲時代的佛教文化將會是怎樣,它將是好是壞?一些朋友、讀者、友好,這一星期不斷向我提出這一問題。

作為一個佛教思想的研究者,我時刻提醒自己謹守學者的本份,不要對未來的歷史作出任何大而化之的情緒性判斷。不過,同樣,作為一個佛學研究者,我覺得可以負責任地說出我的一點理解:星雲大師的離世,對佛光山及其人間佛教的影響應該不大,但是對於這個世界的佛教的影響可能會非常之大!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