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六祖壇經講話 護法品第九 問題講解 (一)武則天與中宗對佛教的關係如何?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2觀看次
東文殊寺六道輪迴圖/清代/山西繁峙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六祖大師生當佛教興隆的盛唐時代,尤其自從在黃梅五祖座下悟道得法以後,雖然人在南方,但在京城的則天女皇與中宗皇帝曾經數度派遣使者,要迎請大師進京供養。所以,則天皇朝和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自稱是佛陀的虔誠弟子,佛學造詣深厚,今天佛教徒常常誦念的開經偈,就是武則天的作品。尤其,則天皇帝對佛教最大的貢獻,就是建立大乘八宗的叢林,奠定了後來中國佛教八宗蓬勃發展的基礎。

今敘述則天女皇護持佛教的事蹟如下:

● 奉佛於首:唐朝自高祖、太宗以來都是將道教置於佛教之上,武則天即位後,即下詔將僧尼列於道士、女冠之前。她以五戒教育世人,以佛法輔助治國。

● 護法濟貧:武后獎掖華嚴,曾經禮請實叉難陀法師翻譯《華嚴經》。對於譯經道場的護持,效法過去朝廷對鳩摩羅什、玄奘大師的譯經道場,給予資助供養。所以,武則天不但親臨譯場,並且供養法師飲食資用,譯經工作完成時,還親製御序;華嚴宗三祖法藏大師講《華嚴經》,深獲武后賞識,賜號「賢首大師」,後來法藏大師更以鎮殿「金師子」詮釋華嚴深奧的義理,令武后更加佩服,特賜「康藏國師」之號,華嚴宗由於她的護持,更加興盛。

她對國際佛教的交流也很重視,例如從印度來的沙門菩提流志,則天武后優厚禮遇他,安排他住洛陽佛授記寺,並且請他說法。義淨大師從天竺返國時,帶回近四百部的梵本經、律、論及佛舍利三百粒,武后親自到東門外京郊跪迎。此外,武后學習佛陀慈悲的精神,設立悲田養病坊,幫助貧病之人。

● 禮敬國師:武后臨朝當政時,定僧官,曾詔請嵩獄慧安禪師與北宗神秀禪師入宮,親自行跪拜禮,朝夕問道,並尊慧安禪師為「國師」。慧安國師入滅後,武后將他的舍利迎到宮中供養。神秀禪師也深受武后尊崇,受賜「兩京法主,三帝國師」的尊號。神秀禪師示寂時,武后為他輟朝五日,親自送葬。

● 開鑿石窟:中國佛教雕塑藝術在唐代能光芒四射,武后的提倡,功不可沒,尤以龍門石窟奉先寺盧舍那佛的開鑿,最負盛名。據聞,武后為了這尊佛像的開鑿,「助脂粉錢二萬貫」,並主持開光儀式。大佛呈現的宏偉氣魄,正是武后與當時大唐盛世的精神寫照。

中宗從小就接受玄奘大師佛法的教育,有「佛光王」的法號,曾經發願出家修道。登位之後,全心全意護持佛教,在位五年期間,做了不少護法的事蹟,例如:

● 禁止《老子化胡經》的流通。

● 禮遇六祖惠能大師,賜予磨納袈裟、水晶鉢等。

● 延請高僧道亮等人入宮夏安居,為帝傳授菩薩戒。

● 為義淨法師所譯經典親製御序。

● 親自參與菩提流志譯經工作。

● 授與神秀大師諡號。

● 頒賜紫袈裟與慧安禪師。

● 實叉難陀自于闐再度前來長安時,親自到郊外迎接。

● 迎請佛骨舍利到宮中供奉禮拜。

● 景龍二年(七○八),請畫工把參與譯經的高僧大德法相繪在林光殿的壁上,並親撰讚辭。

武則天和中宗皇帝奉佛虔誠,並且承繼太宗、高宗時的護佛事業,使得佛教的發展如日中天。因此,在《壇經》裡也不斷提到當朝的情形。

(二)慧安、神秀二師如何推崇六祖大師?

中國歷史上,帝王護持佛教,與高僧往來密切的事例很多。唐朝時,武則天與中宗曾經下詔云:「朕請安、秀二師宮中供養,萬機之暇,每究一乘。」可見慧安與神秀大師都是當朝所重的一代宗師。

神秀禪師對朝廷的貢獻很大。他為國家制訂禮儀制度,尤其在書信方面,做尺牘供皇朝參考。後來,神秀禪師的門徒與六祖大師的弟子,彼此對禪法的見解有很多不同的意見,紛爭不斷,此乃兩位大師所始料未及。

神秀禪師於神龍二年(七○六)在洛陽寺滅度,朝廷下詔諡號「大通禪師」,首開帝王為僧伽賜號的先例;並且為他舉行了一場隆重的葬禮,從皇帝到王公大臣,都親來送葬,歧王範、燕國公張說、徵士盧鴻都曾為他撰寫碑誄。他的門人普寂、義福禪師等,並為朝野所重,實際上也是對神秀禪法的推崇。

此外,嵩山的慧安國師,於隋文帝時就已出家,他的相貌端雅,不染俗塵,修學法門無不該貫。隋大業年中,會集庶民,開通濟渠,饑殍相望,師以乞得的食物救濟病困。唐貞觀年間,於黃梅山參謁五祖,遂得心旨,為五祖弘忍十大弟子之一。六祖座下的大弟子懷讓禪師,曾經向他問道,只是當時機緣未具,安師遣以參叩六祖,成就了懷讓禪師的悟道因緣,由此可見慧安禪師對六祖大師的推崇。

武則天待慧安禪師與神秀禪師一樣,同等尊以師禮。

有一天,武則天問慧安國師:「你多大年紀了?」

慧安國師說:「我記不得了。」

「怎麼多少歲數你都記不得呢?」

安禪師說:「生死之事,其若循環,環無其竟,應何計數?」

意思是說,人的生死都是五趣輪迴、六道輪轉,如環無端,如何能以數計呢?

中宗神龍二年,帝賜紫衣,尊以師禮,延入宮中,供養三載,備受尊崇。

但是,他們對六祖惠能大師更是推崇,因此,對於皇帝的詔請,慧安和神秀大師一致上表辭讓,他們說:「南方的惠能禪師,曾經接受弘忍大師的衣鉢傳法,佛心印可,理當詔請他入京問道才是。」由此可見,神秀大師與六祖惠能大師的感情,並不如傳言般的勢如水火。而且,神秀大師也曾屢次請人帶信,派人迎請惠能大師北上傳法,甚至幾次上表,向朝廷薦舉。只是,惠能大師每次都稱疾固辭,他自謙說:「我形貌醜陋,身材矮小,如果到了北方,北方人身材比較高大,見到我醜陋的樣子,反而不信佛法,不如我不去。」所以,在《宋高僧傳》卷八裡評論說,神秀與惠能禪師的德行,可以說在伯仲之間,彼此相等,不相上下。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