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海權與陸權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52觀看次
社論

在美中各擁盟友進行集團式相抗下,日前分別在日本廣島和大陸西安舉行的兩場大型國際峰會,受到各方矚目。

為期三天的七大工業國組織(G7)峰會本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在日本廣島舉行,除了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等成員國與會,此次峰會還邀請南韓、澳洲、印度、巴西、越南、印尼等八個國家參加,他們都與中國大陸、俄羅斯有著複雜的政治和經濟關係。

據公開議程,本屆峰會將重點討論中國大陸問題,並發表有關應對中國大陸在全球實施「經濟脅迫」的聯合聲明。專家認為,這代表美國拜登政府的聯盟策略,正由「價值聯盟」轉向「技術聯盟」,將對中國大陸推出包括晶片在內的更多技術管制措施。

與此同時,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十八日在西安展開為期兩天的會議。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和塔吉克五國元首出席峰會。這是今年北京首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也是中國大陸與中亞五國建交三十一年來,各國元首首次以實體形式出席峰會。

大陸在九一一事件後,與中亞五國成立了上海合作組織,共同應對恐怖主義在新疆擴散問題;而在習近平出任國家主席後,「一帶一路」項目又在中亞五國大量投資,並已成為五國最大的貿易和投資夥伴。

近年中國大陸與中亞國家互動密切。去年一月,習近平與中亞五國元首透過視訊峰會慶祝建交三十周年,其後中亞五國元首又在北京冬奧期間齊聚。去年九月,習在疫情後首次出訪,也是前往哈薩克與烏茲別克。

中亞五國一向被俄羅斯視為「後院」及勢力範圍,中國大陸選在俄烏戰爭期間主辦「中國─中亞峰會」,被認為是在「挖俄羅斯牆腳」,但此時俄羅斯似已無力阻止。

兩場分由美、中主導的大型峰會幾乎同時舉行,被認為較勁意味濃厚。

七大工業國組織峰會是民主、資本主義國家,工業老牌國家、海洋國家的組合;中國─中亞五國峰會則是威權國家、陸權國家的組合,大有海洋國家vs.陸權國家的意味。

英國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在其著名的「心臟地帶理論」中曾說過,「誰能控制歐亞大陸,誰就能統治世界」。

與麥金德「陸權論」相對的,則是美國軍事學家馬漢提出的海權論,主張「誰控制住海洋,誰就統治了世界」。

過去兩個世紀由英、美主導的世局中,海權論明顯凌駕陸權論之上。而今隨著大陸崛起、特別是習近平揚棄「韜光養晦」路線後,陸權論的影響力與重要性正與日俱增,並在這兩場大型峰會中具體而微地展現出來。

台灣地處海洋一隅,又近靠大陸邊陲,可說同時具備了海洋與大陸的特性,地理位置也形塑了台灣近代曲折的歷史。如今面對美中對抗、海權與陸權交鋒的歷史轉折時刻,如何趨吉避凶、化險為夷,無疑也是對兩千三百萬人的一大考驗。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