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販賣機 捕碳量抵20杉木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46觀看次
德國 可可豆殼製生物炭 德國公司「循環碳」將可可豆殼(右),製成有助緩解氣候變遷的生物炭(左)。 圖/取自「循環碳」官網
日本 環保販賣機吸碳 日本推出能吸收二氧化碳的自動販賣機。 圖/取自網路
冰島 CO2封入地底 冰島新創公司做出超巨大「碳捕捉」機器,把二氧化碳變石頭。 圖/取自「Carbfix」臉書
減碳已成為全球趨勢,台灣各大傳統產業者加入熱潮,積極發展碳捕捉技術,圖為示意。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隨著氣候問題愈來愈嚴峻,減碳及環保成為全球趨勢,許多業者紛紛搭上脫碳熱潮,研發新技術、產品,希望早日達成淨零碳排;例如:日本飲料商「朝日飲料」(Asahi)近期研發一款能夠淨化空氣的環保自動販賣機,估算每台販賣機每年捕捉的二氧化碳(CO2),相當於20棵杉木。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朝日飲料在新型自動販賣機,安裝捕捉二氧化碳的素材,可吸取半徑1公尺左右的外部空氣,工作人員補充商品時,也會更換碳捕捉素材;被吸收的二氧化碳將被用於製造工業材料,例如肥料、混凝土等。

朝日飲料社長米女太一表示,目標是製造完全碳中和的自動售貨機,並利用這種隨處可見的機器,在都市中打造森林,為實現脫碳社會做出貢獻。

紐約碳捕捉室  水泥封存CO2

建築物是美國紐約最大的碳排放來源,當地政府為此祭出新法(Local Law 97),限制建築物的排放量,許多大樓開始打造「碳捕捉室」,將大樓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轉換成液體,液化CO2會賣給建築原料供應商,與混凝土成分混合,再製成水泥,避免被釋放到大氣。

另外,冰島有座世界最大碳捕集與封存(CCS)工廠──「 Orca」,該工廠由瑞士「Climeworks」和冰島「Carbfix」新創公司打造;首先,工廠利用風扇把空氣吸入有過濾材料的收集箱,當過濾材料吸滿二氧化碳後,就會把溫度調高到80~100 °C,再把二氧化碳與水混合在一起,接著打入地底玄武岩層,將碳凝固成碳酸鹽礦物;這過程消耗的電力,全由地熱發電廠提供,每年約可吸取4000公噸的二氧化碳。

德國公司「循環碳」(Circular Carbon)則蒐集巧克力工廠剩餘的可可豆殼,讓它們化身成為減碳利器,該公司將豆殼放入無氧室內,並加熱到600°C,就可以產出可吸附溫室氣體的生物炭;該技術仍在開發階段,預估1萬噸可可豆殼,可生產約3500噸的生物炭,除了可以捕捉溫室氣體,也可以當作肥料,已經有農民拿來在馬鈴薯田實驗,希望幫助原本的沙質土壤,吸收更多的養分及水分,並發展為低碳有機農業。

台灣傳產業 卡位負碳商機

反觀國內,為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台灣各大傳統產業者除了減少碳排,也積極發展碳捕捉技術,卡位負碳商機;例如:台泥研究「富氧燃燒」技術,與「純氧燃燒」第3代碳捕獲技術研究,「純氧燃燒」技術預計年捕獲10萬公噸二氧化碳。

水泥大廠亞泥透過工業局「產業低碳轉型計畫」,與研究機構開發CCU技術,利用煙道氣體,以循環經濟物料進行碳捕捉,反應後的循環經濟物料可作為負碳粒料,提供混凝土業者使用,達到水泥產業鏈「共同減碳」成效。

1公噸微藻可吸收2公噸CO2,不僅固碳效率高,還能在工廠煙道吸收廢氣,去除廢水中的氨氮、重金屬等汙染物,為此,台塑新智能與成功大學微藻碳捕捉團隊合作,將微藻碳捕捉技術拓展商業應用層面;中油作為台灣排碳大戶之一,目前正打造「二氧化碳捕捉及轉化甲醇」系統,利用化學吸收法,以胺液吸收劑捕捉工廠製程的二氧化碳,再與煉廠自產氫反應,轉化為甲醇產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