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西南】吃檳榔顧牙齒?

THE MERIT TIMES
文/出谷司馬
字級
收藏文章
28觀看次
文/出谷司馬

我們之前談過西南的瘴癘之氣,而想要抵禦瘴癘之氣,吃檳榔儼然成為同一個緯度上少數民族的共通辦法,像是台灣的原住民以及中國大陸西南地區的傣族,都有著相類似的習俗。

提起檳榔,總會與「口腔癌」聯想在一起。不過,在中國古代的醫藥典籍《本草經集注》中卻提到,檳榔是一種「主治消穀,逐水,除痰澼,殺三蟲,去伏尸,治寸白」的藥用植物,用白話文來說,就是可以治療消化、水腫與飲水過多導致的積痰;而「三蟲、伏尸、寸白」指的則是寄生蟲一類的病症,都是在中國南方與西南地區很常見的一些疾病。

此外,存在檳榔子中的檳榔素(arecoline)和檳榔次鹼(arecaidine)則可提神、保暖。也難怪住在「瘴癘之地」的人們會在採集的過程中,將檳榔當成不可或缺的藥物。

傣族人有吃檳榔的習慣,而且檳榔也是一種可以相互餽贈的禮品,所以我們在許多傣族的村寨中,可以看到製作精美的銀製檳榔盒;如果不打開來看,其實很難相信這樣設計精美的銀製盒子,竟然是拿來裝檳榔的。此外,傣族流傳著檳榔與傣人一起誕生的故事,所以有傣族村寨的地方就會種植檳榔樹。

傣族人是怎麼發現檳榔可以祛除疾病呢?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位美麗的傣族姑娘叫做蘭香,是村寨裡每個男子都想追求的好姑娘。蘭香有一個心上人叫做岩峰,兩人出雙入對、人人稱羨。然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蘭香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人人都以為未婚的她懷孕了,就連岩峰都因此棄她而去。

出了這樣的事情,蘭香的父親也感到面子掛不住,就摘來一串檳榔要讓蘭香吞下自盡。蘭香百口莫辯,一口氣咬碎檳榔後,就跑到樹林子裡等待死亡。說也奇怪,過了一會兒蘭香竟然從樹林走出來,而且肚子也不那麼大了。

原來,吃了檳榔的蘭香吐出了一條蟲子,而這條蟲子(應該是寄生蟲)就是讓蘭香肚子變大的原因。村裡的人不但因此知道蘭香不是個隨便的女孩,也由此得知檳榔具有驅蟲的作用。

此外,在傣族流行把牙齒染黑,有的人染黑牙齒後還要鑲上金銀以顯示自己的身分。因此,傣族在古代典籍中常被記載為金齒、銀齒或是黑齒,由這樣的族稱便可以看出他們地位上的差異性。而要把牙齒染黑,除了靠嚼食特定的葉子之外,還需要嚼食檳榔來維持染齒的效果,這也就是為什麼檳榔在傣族社會中不可或缺的原因之一。

話說,染齒不但有著族群識別的效果,還具有防蛀與固齒的效果。我們常聽台灣原住民朋友說,檳榔是上帝賜下的口香糖,而從一些醫療調查來看,傣族人因為嚼食檳榔的習慣牙齒也確實堅固許多。

不過,縱然檳榔確實有許多療效,但現代醫學報告顯示,即便是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嚼食過多也會有致癌風險。因此,隨著文明的發展與醫學的進步,既然已漸漸不需要靠吃檳榔來抵禦瘴癘之氣了,檳榔還是少吃一點為妙吧!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