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佛教成語】(67)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106觀看次
柬埔寨暹粒吳哥窟風光。圖/陳碧雲
柬埔寨暹粒吳哥窟風光。圖/陳碧雲
無相布施物我兩忘
無風起浪平白生事
無常迅速世事變化
無惡不作因果難逃
無與倫比難以為匹
無窮無盡沒有終極
無緣一面沒有再見
無緣大慈不計親疏

分寸之間
文/星雲大師 

世間法沒有絕對的對錯、好壞,凡事能夠把分寸拿捏得好,就是一種智慧。就如做人,讚美別人是美德,但是不當的讚美成為阿諛,難免遭人輕視;布施是善事,但是如果大肆宣嚷,以別人的苦難來突顯自己的善心,也會惹人非議,所以關於做人做事的「分寸之間」,有四點說明:

第一、讚美能贏得友誼:讚美如花香,芬芳而怡人,能以讚美之言予人者,必得人緣,所以我們和人相處,最重要的就是讚美。基督教唱讚美詩、佛教唱〈爐香讚〉,說明佛、神也要人讚美,何況一般人更希望獲得別人的讚美、欣賞。尤其當一個人灰心的時候,一句鼓勵的話,能令人絕處逢生;當別人失望的時候,一句讚美的話,能使人重見光明。所以我們要想獲得友誼,誠心的讚美別人,必定能如願。
第二、阿諛會遭人輕視:做人要「日行一善」,其實日行一善並不難,讚美別人也是一善。但讚美不同於阿諛,阿諛是一種虛偽的奉承,所謂「好阿諛則是非之心起」,所以做人寧容諫諍之友,勿交阿諛之人,甚至被人批評不可怕,受人阿諛才可畏。有的人讚美不當,成了逢迎拍馬、阿諛奉承,也會受人輕視,因此做人阿諛諂媚不說,不當的讚美也要避免。
第三、快樂要懂得分享:做人,有的人能同甘不能共苦,有的人能共患難不能同享富貴。真正的好朋友,要能同甘共苦,自己有了快樂,要懂得分享給對方,當對方獲得了功名、財富、榮譽,成就了好事,我們也要真心的祝福,同享榮耀,千萬不能嫉妒、障礙。懂得分享快樂,人生何等美好。
第四、報酬應藏於無形:古人有「為善不欲人知」的美德,其實為善不一定怕人知道,我們的社會需要有很多的善行美事來帶動社會的風氣,所以真心「樂善好施」的人,不必刻意隱藏。怕的是有的人以偽善來沽名釣譽,例如捐了一點錢給慈善團體,自己馬上大肆宣揚,要人感謝、回報,甚至講話不當,讓接受救濟的人感覺尊嚴受損,這就失去了布施的美意。佛教講布施要「三輪體空」,所以報酬要用之於無形,能夠「無相布施」,才是真正的慈善。
世間上,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做事風格與處人之道。總之,做人要厚道,要給人留有空間,自他才有轉寰的餘地。

第一、讚美能贏得友誼。
第二、阿諛會遭人輕視。
第三、快樂要懂得分享。
第四、報酬應藏於無形。

──摘自《星雲法語》第九冊 p.316


【成語典故】

●無相布施
就是布施時沒有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布施後更不存求報的念頭,這種「三輪體空」無相而施的功德,才是最殊勝的功德。

●無風起浪
比喻沒有來由的生起事端。

唐‧黃檗希運禪師《傳心法要‧宛陵錄》:「日久月深,打成一片。忽然心花頓發,悟佛祖之機,便不被天下老和尚舌頭瞞。便會開大口:『達摩西來,無風起浪;世尊拈花,一場敗缺。』」

●無惡不作
1.形容幹盡壞事,又作「無惡不造」。
2.意指眾生不攝六根,常造作無量惡。

東晉‧僧伽提婆譯《中阿含經‧業相應品羅云經》:「人犯一法,謂妄言是。不畏後世,無惡不作。寧噉鐵丸,其熱如火。不以犯戒,受世信施。」

●無與倫比
倫比,即類比,匹敵之意,指事物非常完美,沒有能與它相比的。

唐‧韓愈〈論佛骨表〉:「數千百年已(以)來,未有倫比。」

●無窮無盡
形容沒有止境、沒有極限,又作「無盡無窮」。

宋‧晏殊〈踏莎行〉:「畫閣魂消,高樓目斷。斜陽只送平波遠。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全宋詞》)

西晉‧竺法護譯《海龍王經》卷二:「復有四無窮無盡之藏,為總持也。」

●無緣大慈
慈,與樂;悲,拔苦。無緣大慈,即不論和自己有緣無緣,對一切眾生都給與大慈心救度之,讓他們得到幸福安樂。

以上【成語典故】部份轉引自「佛典妙供」網站http://www.sutrapearls.org/
謹在此感謝觀世心居士惠予提供參照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