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佛教詩偈】(8-2)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40觀看次
台灣蘭嶼東清灣的日出美景。圖/資料照片
人生生死歌 二之二

世上錢多賺不盡,
朝中官多做不了。
官大錢多心轉煩,
落得自家頭白早。
春夏秋冬燃指間,
鐘送黃昏雞報曉。
請君細點眼前人,
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裏高低多少墳,
一年一半無人掃。
──明‧唐伯虎

人生的黃金歲月
文/星雲大師

人的一生,從母親懷胎十月,呱呱墮地,假如能夠活到百歲,當然一生都是黃金歲月最好,可是世事多缺陷,哪裡能有百歲的黃金歲月呢?
有的人,童年是黃金歲月,父母慈愛,天倫之樂,要風有風,要雨有雨,要吃要玩,都能如願,這就是兒童的黃金歲月。
及至成長,青春年華,談情說愛,讀唱自由,向東向西,興之所至,這就是青年的黃金歲月。
到了壯年時,擁有理想,也有事業基礎,隨興所至,稱心如意,這就是中壯年的黃金歲月。
慢慢的,年老力衰,退休以後,含飴弄孫,蒔花植草,悠遊於林泉之下,頤養天年,這就是老年的黃金歲月。
但是,世間世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哪能一生都在過黃金歲月?有的人童年失去父母的慈愛,甚至受諸種種虐待,衣食艱難,終日向痛苦掙扎,哪有什麼黃金歲月?
及至長大成人,失業失戀,無人依靠,無人了解,更是感到世途坎坷,哪裡還會想到什麼黃金歲月?
到了壯年,家累責任,妻子兒女,柴米油鹽,生活重擔,求名無名,求財無財,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度日如年,哪有什麼黃金歲月?
等到老年,齒牙動搖,視野茫茫,走路維艱,老病纏身,才真正感受到苦空無常,只是又能向誰去訴說、怨嘆呢?哪還有什麼黃金歲月呢?
人生,酸甜苦辣,得失無常,在黃金歲月裡,受著時間遷流,不能長久擁有。雖然是時運多艱,但自我奮鬥,不為環境所困,不為世情打倒;只要自己努力上進,就算小有貢獻,也可以把它當作自己的成就,當為自己的價值。
什麼是人生的黃金歲月?只要自己活得心安理得,時時生活在正念之中,時時擁有宇宙的懷抱,發心濟人利世;只要自己人格昇華,道德圓滿,縱使無名無財,無權無位,那也是自己人生的黃金歲月喔!

──摘自《迷悟之間》第五冊 第二一七頁


【佛教常識】

一、人生對生死應有什麼看法?
人對於生死毋須害怕,只要以平常心來面對,自然而來,自然而去。生,也未嘗可喜;死,也未嘗可悲。生,是死的延續;死,是生的轉換。生既未嘗生,死亦未嘗死,生死一如,何憂何喜?
人在有生之年,能夠把握每一個當下,對未來充滿希望,對人間樂意奉獻智慧力量,把生命的過程當作一所大學,各人選修適合自己根性的科系,許多技藝、專長、學識、善根,可以持續到來生。因此,許多天才都是因為前生專精所學,累積善因善種,於今世現行所致。發菩薩心者,為普利群倫,每一行業,每一專長,均應修應學,因而有諸大菩薩化身千百億的感應事蹟。
人死後,受生投胎的業力有三種:一、隨重業受生;二、隨習慣受生;三、隨意念受生。因此,除了業報之外,習慣與意念都十分重要。

二、人的一生與因緣果報有什麼關係?
語云:「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人心如地,播植善種或惡種,全在於我們自己,至於得到什麼樣的收成,也沒有理由怨嘆,所以說「心田事不同,果報分勝劣」。
因緣果報,在起心動念間,在日常生活間,重重無盡,常人可以什麼都不怕,但不能不怕因果。「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表示菩薩深知凡事都必然是有因果關係,所以慎於始,而凡事洞察於機先,不昧不滯,自然能掌握未來。
慈航法師示寂前,曾作一首偈語奉勸大家:
奉勸一切眾生,時時反省為要,

每日動念行為,檢點功過多少。
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
如果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法性本來空寂,因果絲毫不少,
自作還是自受,誰也替你不了。
空花水月道場,處處時時建好,
望爾廣結善緣,自度度他宜早。

因緣果報,歷歷不爽,要有美滿的人生,就要培植好因好緣,要怎麼收穫,就要怎麼栽。

──節錄自《佛光教科書》第九冊,〈人生〉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