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人物70】 卡西迪 善用網媒 發揮影響力

THE MERIT TIMES
文/楊慧莉
字級
收藏文章
34觀看次
卡西迪因線上系列作品《黑人女孩的神奇瞬間》抱回流光獎的創作榮譽獎。 圖/GentNews
抖音的發展,造就了不少網紅,有其時代背景和易陷入的迷思。圖/123RF
卡西迪以介紹黑人歷史的《快速黑人史》系列走紅。圖/In The Know
圖/ABC11
卡西迪認為把目標、訊息等記載在筆記本裡很重要,可提醒自己莫忘初衷,堅持下去。(示意圖)圖/Pexels
卡西迪拍攝的影片傳遞共通的處境,讓看過她影片的一個女孩覺得自己被看見。(示意圖) 圖/123RF
文/楊慧莉

盡其在我

網紅養成記

泰勒‧卡西迪(Taylor Cassidy, 2003-)是非裔美國網紅,以推出《快速黑人史》(Fast Black History)系列走紅,藉此用一種快速而熱情的方式向抖音(TikTok)和其他平台的閱聽大眾介紹黑人歷史。二○二○年,她因線上系列作品《黑人女孩的神奇瞬間》(Black Girl Magic Minute)從美國女藝人寇希(Liza Koshy,也是她的偶像)手中抱回流光獎的創作榮譽獎,並名列抖音百大榜單裡,成為當年十大「改變的聲音:最有影響力的創作者」之一。二○二一年,她是《美國青少年時尚》雜誌「二十一位二十一歲以下精英」之一。

抖音出現顯身手

卡西迪,芳齡二十,已在網路平台上站穩腳步,小有成就。除了拜科技之賜,個人努力亦是關鍵。日前,她上公益平台大方分享自己的網紅之路和心得。

說故事和喜劇式的表現手法,是卡西迪的影片特色。原來,成長過程中,有兩件事深深吸引她。一個是拍攝影片,她常拿著家庭攝影機拍出玩辦家家酒的故事;另一個是父母要她先認識自己的黑人史,因為他們知道黑人史並非學校教育首選。每周五,全家人還會一起觀看講述黑人發展史的經典電視影集《根》;她的母親有時會在車上出考題,看他們對黑人歷史了解多少。因此,很小的時候,她就對個人發聲、創意和訊息傳遞很有感。

高中時,一個新的應用程式「抖音」出現,所有喜歡耍酷的孩子都躍躍欲試,卡西迪也不例外,深感此時是她大顯身手,把兩件興趣整併為一的好機會。結果,她坐在房間地板上拍攝了她的第一支黑人歷史影片,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介紹一個黑人人物。影片上傳沒多久,就爆紅,有數千人看到這支影片和其中想傳遞的訊息,讓她好興奮,覺得人們不僅喜愛她對黑人史的熱情,還將這種熱情傳播開來。

創作靈感和哲學

於是,她再接再厲,又拍攝了《快速黑人史》系列和其他影片。心態上,也從原本的玩票性質,開始正視自己的拍攝行為。她找到一個更大的目的,要讓黑人史熠熠發光,並推廣正面和賦權的訊息。

而今,卡西迪在抖音網上就有兩百多萬的追隨者,吸引廣大的閱聽大眾觀看她的影片。《快速黑人史》系列裡,她最喜歡的影片是關於弗里曼(Elizabeth Freeman,也稱為Mum Bet)的故事。弗里曼是第一個在麻薩諸塞州贏得自由訴訟的被奴役非裔美國人。卡西迪在製作這支影片時,用了很多不同效果,包括拿一條圍巾當金髮。原本有些擔心閱聽者的接受度,沒想到觀賞者多達兩百四十萬,讓她喜出望外。

卡西迪的逗趣影片沒有固定的模式,靈感來自八方,有時是所看到的雜誌或聽到的一首歌。她有一本「創意記事本」,專門記載每一支影片的製作概念、創意點及生涯目標。她將自己在抖音的出奇致勝歸功於「把對黑人史的熱情搬上檯面,且用一個朋友的方式分享故事」。她用在抖音的製作配方:正能量、自愛和天馬行空,總結她的創意哲學。

影響力正在發酵

有了抖音的成功經驗,卡西迪開始有更多網路影片上架計畫,也接觸了更多的合作媒體和廠商,包括奮進公司(WME)、 YouTube頻道等。她希望有一天也能跟自己的偶像藝人合作,「寇希一直深深影響我,上回從她手中抱回獎座是莫大的肯定。」她視寇希為有色年輕女性的真正典範。

卡西迪的《快速黑人史》系列,在佛洛伊德事件引發全美種族抗爭後,再掀熱議,並產生新的共鳴。這也讓她進一步深思「自己該做些什麼」。於是,她又創作好幾支影片,包括一支解釋「所有的命都是命」和「黑人的命也是命」差別性的影片、一支探索美國警察殘暴史的影片及一支關於白皮膚特權的影片。

她表示,「大家對於說出真相,都很害怕,而對很多黑人來說,經歷種族歧視,已成家常便飯,但我想用自己的平台,讓人們對這些議題有更多的了解。」

而今,卡西迪念紐約大學,未來打算當一名電視劇本創作者。此外,她也是「尼克兒童頻道」的通訊記者、抖音廣播電台主持人,以及在聯合國奴隸制和跨大西洋奴隸貿易受害者國際紀念日上,第一位發表演說的青年。



為所當為

超越得失心

除了當網紅,卡西迪多才多藝,她會設計衣服,還喜歡畫畫。她不僅在網路上傳播正面訊息,也很熱中於鼓勵他人一起追夢,包括上公益平台分享自己成為網紅過程中的心情起伏和心得。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值得聆聽。

陷入名聲的迷思

原來,卡西迪在二○二○年嘗到勝利的甜果後,隔年趁勝追擊,推出續集,以為會有更多的人觀看,結果大失所望。比起前一年,不到一半的人觀看,讓她不禁懷疑到底哪裡出錯。當然,還是有數千人觀看,只是她忍不住想,「如果沒有幾百萬人觀看我的影片,我的訊息還重要嗎?」

此想法一出,不安爬上心頭,卡西迪開始大大改變影片內容,以符合潮流。結果,這招還真管用,之後的多支影片繼續爆紅,只是她再回頭看那些影片,卻沒有滿足感。她發現,有些影片是爆紅了,但評論都只是一些表情符號,而她製作的那些影片裡頭的用語都言不由衷,她自己事後再看,都覺得不感動,而且流於低級趣味。那一刻,她終於明白,網路社群上的爆紅並不代表影響力。

卡西迪也同時檢視了整個大環境變化,「二○二○年爆發疫情,平時的社群網被拿走了,大家都湧入社群媒體,尤其是抖音的使用率大增,代表要讓數百萬人聽你想說的,比過去都容易,因為只要按個鍵,而一旦想爆紅,我們用以界定影響力的方式也改變了。」

除了疫情,卡西迪也反思自己成長於一個名聲掛帥的世代,「以為成就和影響力要透過名聲取得,以為有愈多的追隨者影響力愈大,以致讓人很難相信,少了眾多追隨者,自己的聲音和觀點還會重要。」

分享成功的祕訣

經過種種反思和網友的正面回饋,卡西迪悟出一個道理:網路爆紅不代表就會改變這個世界,與其在乎觀看人次,不如專注於影片的品質和訴求及如何發揮影響力,「不管有多少人觀看,我必須愛自己的作品;如果自己看到最後都很滿意,我就知道那必屬佳作。我必須要有一個目標,不一定要多大,但得是我能專注和完成某種目的的創作物。」

換句話說,要有清楚的訊息和目標,然後堅持到底。卡西迪把這些都記在日誌裡,還放上任務宣言,一旦過程中迷失、挫敗,就回頭查看以提醒自己。她也強調,即便有人也做了相仿的事,但個人觀點不同,還是可以做出區隔,只要觀點成熟、有益世人,就能說話擲地有聲,這就是每個人可以建立的超能力。

此外,當個成功的網紅,還要有一個重要素質,卡西迪也不忘提醒。那就是,把決心擺在對的位置上,不為盛名所累,「知道自己有能力影響人,並改變他們的生命,就算只有一個人,而這人如果也有能力改變世界,還是很棒。」

集中在影響單一個人後,卡西迪整個眼界都開了,也看到她影片的真正實力,「有人看了我的影片後貼文表示,因受感動起而行,人生改變了。有人甚至還說要去學校反應,希望學校未來能教授更多的黑人歷史。」有趣的是,她那些改變別人生命的影片都沒爆紅,這讓她更加確信,有影響力的影片,比起迅速竄紅的影片,更有價值和持久力。

以小我完成大我

綜上所述,當一名網紅,要有確切的目標和訊息,以及正確的心態。不過,卡西迪發現仍有很多人不敢大膽分享自己的觀點,登高一呼,而其原因就出在對隱私曝光的恐懼。事實上,她自己也曾經歷那樣的恐懼。

高中時,她為了參加一個短片競賽,拍攝了一個關於一個年輕黑人女孩上學,在同學、同儕所強加的刻板印象中,努力尋找自我身分認同的故事。拍此片,她很害怕,因為那是她的切身經歷,有點不想讓個人故事曝光。最後,她還是照計畫進行。

結果,有個女孩在看了卡西迪的競賽影片後,跑來跟她說,很能理解故事主角所經歷的一切,並謝謝她拍攝了這樣一部跟她有關的影片,讓她覺得自己被看見了。

那一刻,卡西迪明白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我因害怕出糗、失敗或沒人回應,而不敢傳播訊息,大概也永遠看不到別人釋放他們的恐懼;對想傳遞的想法和訊息,一定要有超越恐懼的熱情。」

卡西迪鼓勵所有人,不管從事商業、藝術或想當直播主,「切記堅定自己的訊息,別為了追求名聲而扭曲自己的聲音,專注於對觀眾群中單一個人的影響,並明白你的觀點、你與世界的互動方式將是改變世界的關鍵。」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