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佛教成語】(8)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72觀看次
南投奧萬大飛瀑。圖/資料照片
眾口難調領導困難
眾望所歸名實相符
移星換斗扭轉乾坤
粗茶淡飯生活簡樸
細水長流泉源不斷
細嚼慢嚥仔細體會
鉢盂安柄多此一舉
羚羊掛角不留痕跡


眾的重要

文/星雲大師


佛教把人稱為「眾生」,意謂「眾緣和合而生」。世間上沒有個人單獨存在的時空,要存在,一定要靠大眾相互依存,有了大眾的因緣成就,個人才能存活。
一個國家的成立,要有主權,要有領土,還要有大眾。有人民大眾,才能成為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人民,沒有大眾,就不能成其為國。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也是要靠全國人民的「萬眾歸心」,才能「眾志成城」;假如國家的領袖,甚至一個團體的領導人,不能獲得「眾望所歸」,他就不能領導一方。就如《雍正王朝》劇中的一句話:「得民心者,可得天下也!」
眾,實在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意思。像「眾生平等」、「以眾為我」、「大眾第一」,都是說明有了「眾」,就能「眾擎易舉」,就能如佛經所云:任何一個法會,任何一個事業,都需要「眾成就」。
世間上,居高位的人,都是「得有眾望」的人,才能為眾所推舉;就如月亮高掛在天上,也是要靠「眾星拱月」。就拿音樂來說吧!音樂也是要有「眾樂齊奏」的和聲,才會動聽。
但是,重要的是,人也不能成為「眾矢之的」,不能為眾人所棄。大眾能成就一個國家、一個政權;大眾也能推倒一個國家、一個政權。所以過去為政者,都是以眾人所需為需,以眾人所要為要。
今日的時代,已經不像過去的專制政權,孤家寡人就能唱獨腳戲的時代了。一棟房子要靠沙石、磚瓦、鋼筋、木材等眾緣所成;一棵樹、一朵花,也要靠泥土、水分、陽光、空氣,才能成長。
但是,眾能成事,也能敗事,就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尤其現在民主時代,講究眾議的重要,講究集體創作,能夠和合眾緣,才能成事;如果你不合眾,所謂「眾怒難犯」、「眾口鑠金」,也會把你從高位拉下來。所以,眾是非常重要的,和合眾緣才能成事,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
佛教的出家人稱為「僧」,就是「眾」的意思。三人成「眾」,有「眾」才能成為僧團;單木不能成林,要靠眾人聚集才能成為叢林。
叢林高山,群鳥聚集;過去的國家,也希望眾人來歸。但是,要得眾,先要得到人心;得人心,自能近悅遠來,這才是重要!


──摘自《迷悟之間》第九冊 p.197




【成語典故】
眾口難調
原指各人的口味不同,很難做出一種飯菜讓所有的人都覺得好吃。後引申為做事很難讓所有的人都滿意。原作「難調眾口」。


原文:宋‧普濟著《五燈會元》卷十五,〈宋‧開先善暹禪師〉:「因僧問:『一雨所潤,為甚麼萬木不同?』師曰:『羊羹雖美,眾口難調。』


眾望所歸
眾望,眾人的希望;歸,歸向。「眾望所歸」即大家一致期望的結果。用於形容一個人威望很高,為群眾所信任和敬仰。


原文:《晉書·列傳三十傳論》:「於是武皇之胤,惟有建興,眾望攸歸,曾無與二。」


移星換斗
改變天空星斗的位置,比喻能力高超,神通廣大。亦作「換斗移星」。
原文:《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十七:「佛祖命脈,列聖鉗鎚,換斗移星,經天緯地。」


粗茶淡飯
1.形容飲食簡單,生活簡樸。


原文:宋‧黃庭堅《山谷集‧卷八‧四休居士詩序》:「粗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妒老即休。」


2.意指學道之門,別無奇特;少欲知足。


原文:《聯燈會要》卷五〈唐‧濛谿和尚(南嶽下二世)〉:「我這裡也只是粗茶淡飯,別無奇特事。儞來這裡覓甚麼?」


鉢盂安柄
僧人的飯器,安裝一支柄。比喻多此一舉、枉費工夫。意指起心分辨,別求真實,徒增顛倒。
原作「鉢盂著柄」。


原文:宋‧報恩行秀禪師《從容錄》卷三:「現成公案,只據現今。本分家風,不圖分外。若也強生節目,枉費工夫。盡是與混沌畫眉,鉢盂安柄,如何得平穩去。」


羚羊掛角
1.傳說羚羊夜眠時,將角掛在樹上,腳不著地,以免留足跡而遭人捕殺。形容詩文意境超脫,不著痕跡。


原文: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


2.意指心行處滅,言語道斷;本心成現,意在言前,不涉迷悟,不待問答。
原文:《景德傳燈錄》卷十六〈唐‧雪峰義存禪師〉:「我若東道西道,汝則尋言逐句。我若羚羊掛角,汝向什麼處捫摸?」

以上【成語典故】部份轉引自「佛典妙供」網站http://www.sutrapearls.org/
謹在此感謝觀世心居士惠予提供參照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