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悼一代宗師星雲大師

THE MERIT TIMES
文/蕭麗華(佛光山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
字級
收藏文章
25觀看次
2019年4月13日至14日,佛光山藏經樓首次舉辦「2019年翰林學人『星雲大師一筆字』座談會」,邀請文學、藝術、教育、管理、醫學等領域翹楚,探討「一筆字」對人間佛教的時代意義。作者(第一排座位右三)受邀參與交流座談。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文/蕭麗華(佛光山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

時序來到癸卯年,元宵節當晚傳來星雲大師圓寂的消息,佛教界慟失龍象,末學慟失精神導師,深感悲痛與哀悼。末學是星雲大師的皈依弟子,法名學弘,謹在此向當代佛教宗師致上最深摯與崇高的敬意。





星雲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建設佛光淨土,開山五十六年來,於全球創建三百餘所寺院、台美澳菲等地創辦五所大學,佛光會員千百萬人;他創辦了《人間福報》及人間衛視,且於全球創辦十六所佛教學院、二十七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五十餘所中華學校,暨智光商工、普門中學,均頭、均一中小學和多所幼兒園等。可以說是本世紀漢傳佛教在海內外所實現的最高的文化與教育志業,正如佛光詩偈所形容的:「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1967年,大師在高雄大樹鄉麻竹園開創佛光山,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四大宗旨。開山以來,光是不顧眾人的反對開闢麻竹荒地成為第一座佛光叢林學院,就留下許多名言,成為文化與教育的經典語句。

大師開山的名言是:「向前有路」、「有路就有希望」;他說他辦教育是「不忘初心」,效法觀世音菩薩的「悲智願行」,遇到困難時就到觀世音菩薩座前祈禱,他的禱詞說:「悉發菩提心,蓮花遍地生;弟子心朦朧,禮拜觀世音。」如此的祈求就像家家戶戶的你我一般容易親近、容易學習,大師就這樣靠著信、願、行,一點一滴把路開了,把山建了,把初心圓滿了。

皈依星雲大師實在因為大師對文學、文化與教育的貢獻,如一座偉岸的大山,可以讓我依止;另外,因為大師的一筆字寫到「文字放光」,解開我對「文字禪」的困惑。

佛教界一向以修行成道為最高宗旨,文字被視為末事,四書五經等中華文化被視為外學,蘇東坡卻說「以文字為佛事」,融和儒釋道傳統文化。這個矛盾讓一位終身以傳統文化為職志又愛好佛學的學者無所適從,困惑我幾十年。遇到重視以文字教化度眾的大師,我終於明白文字與禪可以合一,傳統文化與佛教乃至與民間各宗教可以一家親。我的人生終於有岸可靠,我找到一條可以回歸佛陀本懷的正確道路。





2014年我懷著建構《中國佛教文學史》的夢想,下定破釜沉舟的決心,從任教近三十年的台灣大學,轉換跑道來到重視文學、文化與教育的佛光大學。在經過內在生命的洗禮之後,這是一條最佳的選擇、最自然的道路。在佛大日久,私炙大師的著作、法語日深,完全被「不忘初心」、「我在眾中」這簡單的語言感動了。因為效法大師堅持「不忘初心」,我完成《中國佛教文學史》的夢想,圓滿三十年來的心願;因為奉行「我在眾中」,學會集體創作,輕而易舉完成許多利己利他的文化與教育工作。一切就這麼簡單,依照大師的名言,所願皆滿,所辦具成。大師的名言翻轉我的人生,幫我找到終生奉行的道路,引導我回歸到佛陀本懷中。

大師一生的寫照,誠如他自撰的詩偈:「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此偈脫胎自蘇軾詩:「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大師比東坡更具積極的正思惟,他心懷慈悲度眾的大願,為五大洲生靈創造平安與幸福。

大師服膺「給」的哲學,總是給人讚歎、給人滿願;他為佛光人立下工作信條: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以四給結好緣,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我在教育界工作長達四十年,從中學教育到大學教育,從來不知如此簡單就可依教奉行。唯有大師深知結緣的重要,立志興辦各種教育,才能以如此簡明扼要提升自我,翻轉受教者的心性氣質。大師說他是從佛陀那裡得到一脈相承的法水,成為心裡的泉源用來供應世間。大師在八十五歲時預立遺囑,這篇遺囑名為〈真誠的告白〉,囑咐常住「淨財要用於十方,不要保留,這才是佛光山未來的平安之道。除了道糧需要以外,如果還有淨財,一律都布施文化、教育、慈善。取之十方、施之十方。」我親聆大師幾度說到「要使佛光山窮」,僧眾才能真正發揮「給」的精神,「窮」才是真正修行濟世。這就是大師率領僧眾的精神宗旨。

大師一生以弘揚人間佛教為職志。所謂「人間佛教」,他說得非常簡明:「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有助於增進幸福人生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大師勉勵信眾「苦,要視為我們增上緣的力量」;「忙,是人生的養分」,這一字一句在在可以翻轉人生,促進生命的美好。我已經入寶山了,此生最大的念想是文學、文化與教育,感恩大師幫我一一實現,使我再上層樓。

大師在〈臨終祈願文〉說:



慈悲偉大的佛陀!

我終於可以聽到:

生命如涓涓的流水,

法音清流,綿綿不斷。

……

慈悲偉大的佛陀!

塵緣已了,世緣已盡。

在我生命的最後一刻,

如遊子回家的歡喜,

如囚犯釋放的自由,

如落葉歸根的自然,

如空山圓月的明淨。

慈悲偉大的佛陀!

請您接受我至誠的祈願,

請您接受我至誠的祈願。



大師在願文中說:「讓憎恨我的人,得到我的祝福;讓愛護我的人,分享我的寧靜;讓欣賞我的人,散播我的善行;讓想念我的人,延續我的願心。」我想念大師,就應該勇於承擔,延續他實踐「人間佛教」的願心。

綜觀星雲大師一生,秉持佛陀教法,度眾無數,為教界樹立典範,為世間帶來光明,如今功德圓滿,弟子學弘在此稽首恭請大師早日乘願再來,繼續弘揚人間佛教,普度有情眾生。



(本文轉載自佛光大學《緬懷星雲大師紀念特刊》,2023年3月)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