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說

THE MERIT TIMES
整理/黃朵而
字級
收藏文章
33觀看次
整理/黃朵而

01

黃子洲和林孟汝夫妻在新北板橋開設餐廳「小兔子鄉村輕食雜貨鋪」,除了賣咖啡和簡餐,他們還成立小兔子生命協會,引進藍芽溫控壺、語音磅秤等輔具,訓練視障者沖泡咖啡,至今已成功培育13名視障咖啡師。林孟汝認為:

「視障者不是只能做按摩,有專業的培力,他們也能在社會立足。」



02

孫敬閔熱愛大自然,當他意識到穿山甲的珍貴性後,15年前開啟一連串保育行動,例如:放置追蹤器、進行野外調查、穿山甲救傷等;他時常進入山林探尋穿山甲的洞穴,了解牠們的食性和宜居環境,對穿山甲保育提供寶貴資料。孫敬閔說:

「看見穿山甲恢復到過去的數量,並健康在野外生活,是我仍在努力達成的目標,也是我最大的願望。」



03

謝宏榮的從醫生涯,跟偏鄉十分有緣,服役時他曾在金門當少尉醫官,還有數個月時間派駐東碇島;30歲時,他到台南七股衛生所服務,後來更在當地開設「謝宏榮診所」,他把自己視為鄉親的好鄰居,醫病關係如同家人一樣親密。謝宏榮表示:

「病人在,我就會在。」



04

英國童書作家潔瑪.斯通(Gemma Stone)因為兒子阿奇.斯通(Archie Stone)開啟寫作生涯,阿奇從小患有眼部白化病,潔瑪以他為靈感,創作繪本《赫伯:不同的小星星》,希望藉此鼓勵其他孩子敞開胸懷接受差異。潔瑪說:

「我們沒有人生來就是完美的,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



05

20歲時,蔡山開始學習木工和永續建築,學成後,他回到家鄉宜蘭南澳實際應用;近幾年更開辦Youtube頻道「山小日子」,分享老屋改造、木工DIY的方法,除了吸引Airbnb、特力屋等企業找上門合作,也協助返鄉青年創業。蔡山鼓勵大眾:

「人生這條路上,不要一直接受他人的建議,因為成功是不能被複製的,應該拿著指南針、知道方向就勇往直前。」



06

中華鯨豚協會成立25年來,執行超過1000件海洋動物救援行動,今年更發起集資,盼打造北台灣第一間海洋動物綜合救援中心;該協會由擱淺處理專家、海洋生物獸醫師、學者組成,醫治動物的同時,也向大眾傳授救援教育,協會祕書長曾鉦琮表示:

「如果愈來愈多人開始思考保育的重要性,少一點人為破壞,不幸擱淺的鯨豚、海龜就能少一些。」



07

花蓮玉里「Pinanaman 阿美語河邊教室」、屏東霧台「魯凱語山上教室」,都是南島魯瑪社創立,除了以全母語授課,老師也會帶孩子體驗部落生活,例如:辨認野菜、走進山林觀察動物足跡等。河邊教室老師谷拉斯.吾木表示:

「希望未來每一個部落裡,都有更多年輕人願意留下,而不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離部落愈來愈遙遠。」



08

張玫玲是大元國小的排球教練,不僅平日例行訓練學生球技,她也時常利用寒暑假及假日,加強孩子們的體能;但比起球技,她更注重品德教育,比賽結束後,隊長一定會帶著隊員謝謝裁判及對方的教練、選手,並感恩到場加油的師長。張玫玲的口號是:

「球不落地、永不放棄,要為自己的夢想堅持努力,發揮奮戰不懈的精神。」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