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象】林獻堂 淺草遊蹤

THE MERIT TIMES
文/凱
字級
收藏文章
24觀看次
文/凱

「台灣第一公民」林獻堂,當年以親身體驗歐美文化的壯遊經歷,寫下《環球遊記》啟迪民眾。而他的《灌園先生日記》卷帙裡,則記錄了多次旅日期間,在東京休閒遊憩的足跡。

以下町、庶民休閒娛樂為賣點的淺草,是林獻堂旅日期間頻繁造訪之地。現今遊覽淺草,仍能俯拾林獻堂在此地的遊蹤。

來淺草必定參拜淺草寺。

林獻堂在一九四九年舊地重遊之際,遭到空襲重創的觀音堂仍待重建,僅以小規模的空間提供信徒參拜。而周邊商店皆以木板與低矮的格局,克難營業,戰後百廢待舉的景觀,讓林獻堂印象深刻。

以淺草寺為中心,做放射狀的遊覽。

沿著雷門左側行進,通過馬路,抵達吾妻橋旁的隅田公園,這裡曾是林獻堂與蔡培火等友人談天散步的場所。若冬日步行不耐河畔的寒風,一行人則會進入傍著隅田川而立,一九三一年代開業的松屋百貨,在此購物消費。松屋不但是與東武鐵道共構的百貨商場,附設的餐飲設施也曾是林獻堂招待親友的場所。

而到淺草寺後方的「六區」觀賞表演,是林獻堂旅日休閒的重中之重。

「六區」的名稱,來自明治時期規畫公園所設置的演劇娛樂專區,電影與歌舞表演場館皆匯聚於此。「松竹座」與淺草國際劇場,是林獻堂常招友一同觀賞電影與少女歌劇表演的戲院。兩處場館現今皆已不存,後者現址為豪景飯店。戰後的「六區」曾一度急速沒落,近年通過再開發,已蛻變成嶄新樣貌,正積極將過往的庶民演劇文化,帶向復興之路。

通過林獻堂旅日的休閒足跡遊逛淺草,在書卷與行路間追撫在地今昔,也為旅途憑添了幾許懷古之幽情。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