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遍路】淺草寺五重塔的前世今生

THE MERIT TIMES
文/凱
字級
收藏文章
54觀看次
淺草寺五重塔夜景。圖/凱
歌川國政所繪製之〈東京府金龍山淺草寺五重塔修復圖〉。圖/東京都台東區立圖書館資料庫
淺草寺〈舊五重塔跡〉石碑。圖/凱
文/凱

若要說起東京外國旅客聚集的熱門景點,莫過於從八世紀迄今、擁有千年歷史的淺草寺。雷門、寶藏門、觀音堂、五重塔,大抵是遊客會留心觀賞與攝影的亮點。

從雷門入寺,可見聳立在左側,位於寶藏門與觀音堂之間的五重塔。在寺境右側的空地上,有著〈舊五重塔跡〉的低矮石碑,那是一九四五年以前的五重塔,經歷雷火、地震、戰災,多次樓起樓塌的立足之地。

五重塔常見四角屋頂的形制,是平安時代由中國所傳入,塔內收藏著佛舍利。為信仰而蓋的建物,只能由下而上仰望、崇拜,不提供入內參拜或攀登。而伴隨佛教信仰的傳播,高聳的五重塔,多有皇家貴冑為展現雄厚的財與權,挹注經費所修建,使五重塔亦帶有權力的象徵意味。

曾備受江戶幕府尊崇的淺草寺,是官方認證的祈願寺廟,兩度因火災燒毀的五重塔,也曾在幕府出資下重建。不過,隨著十九世紀末幕府退出政治舞台,五重塔的性格也有了不同的變化。

淺草寺失去了幕府與諸侯豐厚的經費支援,加上明治新政府大力推動廢佛毀釋運動,甚至將淺草寺劃入公園預定地,寺產屢遭政府強制徵收,財力大不如前。

一八八六年,五重塔進行維修,寺方特意開放民眾付費登頂參觀,藉以籌措修復經費。在畫師筆下的五重塔,描繪男女老少沿著搭起的鷹架,攀上塔外的屋頂登高望遠,一覽淺草周邊景物,乃是前所未有的新奇體驗。五重塔,不再是只能從底層仰望高不可攀的建物。

進入二十世紀,日本諸多寺院的五重塔,像是大阪的四天王寺、京都的八坂塔,多有開放民眾入內參觀、攀登,曾蔚為流行。

在二戰期間的東京大空襲中,淺草寺幾夷為平地。戰後,五重塔於一九七三年重建,更換了位置,也成了鋼筋水泥的建築。塔內除了頂層收藏聖佛舍利之外,底層則供奉觀音百尊與信眾所供奉的牌位,並定期提供每年三回開放祭祀之際,信眾休息的空間。

回顧五重塔的前世今生,縱使登高攬勝已成歷史,但面向民眾、被賦予開放的性格,則是十九世紀以來,歷史發展的延續與遺產。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