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傳統文化與教育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29觀看次
北一女國文老師區桂芝對一○八課綱的批評,引起很大的回響。課綱的議題其實爭論許久;執政者掌握國家機器,教育主管又聽命於黨,沒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主張,以致課綱只有隨著政黨的意識形態編寫。區桂芝老師的言論之所以引起重視,一則是選舉期間這個議題容易發酵,二則是一○八課綱實在問題太多。 

兒福聯盟曾經做過調查,一○八課綱實施四年以來,高達近六成的學生感到學習疲勞,近四分之一的學生因課業壓力過大而產生負面的情緒,嚴重影響心理健康。這些只是學程時間的安排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區桂芝老師點出的品德教育問題和傳統文化價值的問題。 

區老師只是就國文課程的內容提出看法,因為刪了顧炎武的〈廉恥〉、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四書也被砍掉,就已經歸納出無恥、缺德、不倫等缺憾,被民眾通稱為「無恥課綱」。她也指出一○八課綱的最根本問題是,國文課幾乎失去了最核心意義,即從傳統文化的精緻學習中建立文化生命的主體,進而思考生命的意義、跨越生命挫折。 

區老師這段視頻廣傳之後,立即引來正反意見的評論,反對者大批區老師怎麼不說文言文?有人說文言文造成讀寫障礙,也有人說荀子的〈勸學篇〉是邏輯不通的爛文章,「學廉恥也不一定要念顧炎武」,更有人直接起底區老師到香港參加研討會是「親中」。

這些其實正是站在意識型態本位的評論,無法客觀探討課綱的影響。 

教育的目的在教導我們「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從小我們就被教導,做人就是要堂堂正正,有正義感、有同情心、有廉恥心,做事就是要識大體、守分寸、知進退。這些道理也都是來自傳統文化的薰陶,包括三千年來先聖先賢所留下來的文章字句。失去了這些,不但失去了傳統的核心價值,也失去了生命目標和方向。 

除了國文課綱之外,最引起非議的就是歷史課綱。台灣史特別被突出,中國歷史被放在東亞史之中,清朝治理台灣被定位為殖民統治,真正日本殖民卻稱為日本治理,嚴重扭曲歷史事實。就是要把台灣的歷史與中國歷史切斷,以南島語系的原住民作為台灣文化的源頭。這正是所謂的「台獨課綱」。 

區老師也指出課綱被扭曲的原因,就是在「去中國化」的幽靈原則下進行的。

去中國化的政策自陳水扁執政之後開始推動,在政治上推動不易,只能搬走校園中蔣介石銅像、改改地名和國營事業的名稱,蔡英文把國號改稱「中華民國台灣」卻無法在正式公文書中通用,但是在教育上就能從根拔除與中華文化的連結。也因此區老師感嘆:這種自斷文化筋脈的後果,「民族尊嚴在哪裡?文化自信又在哪裡?」她憂心在意識形態操弄下,確定可以教出好幾個世代的道德侏儒和歷史弱智。 

道德侏儒和歷史弱智也正是現在政壇上的普遍現象之一,政府官員可以毫無責任感、毫無羞恥心,只要政治正確,一切有恃無恐,外交連斷九國友邦、農業政策荒腔走板、防疫政策弊端叢生,好官我自為之。

何以致此?孟子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不讀孟子,又怎會懂這個道理呢?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