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覺之要

THE MERIT TIMES
字級
收藏文章
23觀看次
生活要時時懷有警覺心。警覺世間無常,就會愛惜時光;警覺人情冷暖,就知道謹言慎行;警覺世間的憂悲苦惱,才能提得起、放得下。如何提高人生的警覺?有四點需要:
第一、要安而不忘危:人生活在平順穩定的時候,往往會忽略了各種潛在的危機,一旦危險發生,則來不及應付,所以平時應有憂患意識,以防患未然,不致留下遺憾。飛鳥類在未雨之前,就懂得修護巢窩;臨冬前的動物也知道要儲存糧食,惟恐冬雪不便;同樣的,人在擁有財富的時候就應廣結善緣,布施貧乏。有朝一日,當你有困難的時候,自然就會有人來幫助。
第二、要存而不忘亡:世界上許多功成名就的人物,年老時仍不願交棒給後人,未能將身後事處理好,讓如日中天的事業而告中斷,甚至百年後,兒孫為了爭奪遺產,惹得烏煙瘴氣。因此,當我們身體康泰的時候,就應該想到生存與死亡只是一線之隔,死亡無時無刻不伴隨在我們身邊,人不能只想求生,卻不預做死亡的準備,一但事實昭然,就措手不及了。
第三、要治而不忘亂:唐朝大醫家孫思邈說:「古人善為醫者,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於事混淆,即病者難以救矣。」意思是說從事醫護之人要有「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中國古聖先賢治理天下,常常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胸懷;佛教治心亦然,教以止觀,洞察心機之始。因此,處於順境時,應有遭受逆境時的預備和防範,方能臨危不亂。
第四、要得而不忘失:人生在世總有得失,即使甜如蜜的愛情,亦如流水,時而載舟,時而覆舟;縱使富比王侯,十年風水轉,黃金變糞土,將相公侯變成階下囚。所以明朝憨山大師?逌勸世文?逡說:「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如同九月霜。」杜甫?逌縛雞行
?逡載:「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
世間無論什麼東西都不是永恆存在的,因此人類對於人、事、物的無常變化更應該提高警覺,身心才能獲得保障和平衡。
  如何提高警覺?有以下四點:
第一、要安而不忘危,
第二、要存而不忘亡,
第三、要治而不忘亂,
第四、要得而不忘失。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