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惡行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1觀看次
文/星雲大師

一個人的行為,有善、有惡。所謂善惡,「勢可為惡而不為,即是善;力可為善而不為,就是惡。」另外,在《善生經》裡也講到「四種惡行」:
第一、自私的欲望:一個人有欲望不是絕對不好,因為欲望有時是「善法欲」,例如我要用功讀書,希望出人頭地;我要為人服務,希望自己的道德更高尚,甚至我要成佛等,這種善法欲是很好的。但是有一種欲望是「染污欲」,也就是自私的欲望,一心只顧自己的安樂、溫飽,不顧別人的死活,只求自己得安樂,不管他人的痛苦,這種自私的欲望,就是一種惡行。
第二、瞋怒的恚心:有的人滿肚子的偏執,滿腔的嫉妒,看到別人成功,他就不高興;見到他人受苦,他就感到歡喜。甚至看到別人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感到不順眼,而且處處與人結仇、結怨,因此每個人看到他,莫不敬而遠之。《佛遺教經》說:「瞋恚之害,能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喜見。」《法苑珠林》也說:「瞋是善心之大賊,惡口之府藏,禍患之刀斧。」所以,瞋怒的恚心是一種惡行。
第三、顛倒的邪見:有的人雖然有宗教的信仰,但是不見得有正確的見解。例如不相信「如是因,如是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法則,這就是邪見。有的人不接受「人有前生、有來世」的三世輪迴觀,這也是邪見。有了邪見的人,就如行走於黑暗中,看不清道路的方向;又如船隻航行大海,不辨正確的方位。我們但看社會上一些綁票、殺人、吸毒等案件,都是由於顛倒邪見,不懂得辨明人生的方向而引起,所以顛倒的邪見是一種惡行。
第四、愚癡的執著:生活中,有的人因為固執己見,無法接受別人的善言而造成自他的痛苦。因此,人之所以產生煩惱的根源,主要是由於執著;執著是貪心、瞋恨、愚癡的展現。執著的人,不能接受真理,甚至執著自己所學的知識,因此碰到任何事物,往往不究其好壞,只要與自己所知者相違,就會立刻產生對立與無明。甚至執著世間有一個永恆的我,或是認為死後一了百了、無有來生,因而肆無忌憚地耽溺享樂、為非作歹,因此沉淪生死不得解脫,所以愚癡的執著是惡行。
學佛修行,就是要修正自己不當的行為,所謂「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消滅。」所以對於如下的四種惡行,應該努力去除:
第一、自私的欲望,
第二、瞋怒的恚心,
第三、顛倒的邪見,
第四、愚癡的執著。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