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7山區暖化嚴重 衝擊高山生態特有種

THE MERIT TIMES
曾博群
字級
收藏文章
903觀看次
玉山國家公園是台灣陸域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圖為玉山國家公園裡的帝雉。圖/玉管處提供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沈聖峰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創新結合熱力學原理與氣候資料庫,首創山區氣候速度的推估模式,更發現全球17個區域山脈等溫線,正以每年超過11.67公尺速度上升,對高海拔生態避難所的獨特物種構成巨大威脅。

氣候速度指的是面對氣候變遷,生物為了存活所需要往適合生存的環境移動的速度與方向。受到地形的阻礙難以廣泛的設置氣象監測站點,全球山區都缺乏長期的氣象資料,難以評估氣候變遷的情況與影響。

研究發現當山區的氣溫變化速率快,等溫線之間的距離變遠,物種為了找到氣溫合適的棲地而遷移的速度,難以追上暖化的速度,且所有類型的生物群體,包含植物、鳥類、哺乳動物、腹足動物、昆蟲、兩棲動物、爬蟲動物,都會受到類似的影響。

研究團隊表示,海拔每上升1000公尺,溫度下降6.5℃的常理,僅是一個大概的數值,無法真正用來解釋不同山區的氣候變遷對生物分布範圍移動之影響。研究團隊的突破在於,利用熱力學公式,計算出相對正確的山區氣候變化速度,初步破解長久以來懸而未決的山區氣候大哉問。

在全球暖化影響下,擁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山區,正面臨巨大的環境挑戰。研究團隊針對全球8616個山脈,分析過去40年(1971 至 2020 年)來的平均地表暖化速率,並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描繪了等溫線的垂直移動。

研究首度發現,從美國阿拉斯加育空的乾旱地帶、地中海盆地、俄羅斯科達爾山脈、日本山區到印尼北蘇門答臘的高原,全球共有17區域的山脈,等溫線正以每年逾11.67公尺的速度上升,速度遠超過先前估計,意味著暖化程度加劇,對高海拔生態避難所的獨特物種構成嚴重威脅。

隨著地球暖化,台灣山毛櫸已由海拔數百公尺,向上分布到1300~2000公尺。圖/林務局提供

論文第一作者、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員詹偉平進一步說明,透過團隊研究顯示,1971至2020年間,台灣山區地表溫度上升幅度並未超過全球平均,但其高濕度環境導致等溫線在海拔上移動速度快於全球平均,顯示全球暖化對台灣山區影響仍相對嚴重。

沈聖峰則表示,要維護山區的生物多樣性,增加調適氣候的能力,其中一個很大的要素是維持比較大規模且相互連接的森林。原因是森林提供的多數生物的棲息地,且具有調節微氣候的功能。

沈聖峰強調從之前的研究,大規模的開發與砍伐森林,會加劇該地區的日夜溫差,增加物種生存的威脅。因此維護森林的完整、減少山區開發與大規模的森林砍伐,將是保護山區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策略。

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陳一菁說,這次的整合分析不但有更精準的氣候速度,生物反應的資料量也有過去研究的十倍;我們發現,在氣候速度低的地方,生物仍有機會藉由改變分布、維持原本的溫度條件。

因此,積極的氣候減緩對生物多樣性保育仍極為重要。此外,即使不是在本研究所列出的17個山區,物種仍可能有無法跟上氣候速度的風險,需要儘早開始建立監測網絡。

陳一菁強調,此研究重要價值在於推估全球山區氣候速度的差異,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育的依據。然而要確實掌握現地的氣候速度,仍有賴山區氣候測站的設置。沿海拔的溫度遞減率需要多個測站,且不只測量溫度,濕度及雨量也對了解氣候速度與生物反應非常關鍵。

研究成果已於年3月27日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自然》(Nature),本篇論文由沈聖峰指導,團隊成員來自生物、大氣及機器學習領域,包括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麥舘碩AI工程師、詹偉平(前中研院研究助理)、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陳一菁副教授(前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郭鴻基教授,以及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喬納森·勒努瓦(Jonathan Lenoir)研究員。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