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當家不鬧事,鬧事不當家

THE MERIT TIMES
字級
收藏文章
656觀看次
圖/中央社

當家的人,要帶領全家人前行,首先要全家和睦友愛,不猜忌鬥爭,不在內部鬧意見,才能齊心協力,一致對外。無論是打拚經濟,待人接物,抵禦外侮,才能家和萬事興,帶給全家人安心幸福。

如果由一個愛鬧事的人來當家,那麻煩就大了。彼此失去信任,內部猜忌,互相批判,推委責任,吵鬧分裂,一家人無法齊心做事,互相掣肘,到最後人各異心,離心離德,家族要興盛也難。

古人言「家和萬事興」是不破的原則。依此觀之,現在全台灣最期望團結的人,無疑主政的賴清德總統,和執政的民進黨。原因很明白,台灣面臨內外壓力,新的國際局勢,兩岸關係緊張,全民團結,共同奮鬥都來不及,豈有餘裕再分裂。因此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演說中,也一再強調要團結全體國人,共創未來。

做為執政者,如果社會發生問題,無論治安、衛生、醫療、國家安全等等,最後都要由當政者來承擔責任。特別是群眾聚集抗議事件,民眾有衝突鬧事,導致社會治安問題,或影響經濟發展,要負起維護國安責任的,也是當政的政府。所以當家的人,比誰都怕鬧事。

但目前的情勢卻讓人訝異。反而是當家的民進黨,在帶頭鬧事。國會擬定改革法案,規範政府官員的相關職權行使責任,需要經過黨政協商,才能交付院會。但在協商過程進行中,民進黨立委多次杯葛,等到院會召開要進行各種法案表決,則由立法委員在院會抵制,發動抗爭使立法院議事功能不彰。

在野黨立委因此批評,這是執政黨的策略運用,癱瘓立法院,讓國會失去應有的正當性與合法性,把國會信譽打垮之後,行政院就可以完全不理會立法院在野黨居多數的現實,無視國會監督,讓行政權獨大。因此,台灣才會出現全世界未曾有過的現象,那就是由執政黨,發動群眾運動,去包圍國會。

要知道群眾運動是因為弱勢者的聲音無法被社會聽到,因此要動員無力無聲者站上街頭,好讓社會聽見他們的聲音。而執政者,是完全沒有這個必要的。因為所有民眾的任何意見,都可以透過行政權力,加以改善。講白了,政府握有國家權力,分配預算資源,資源要注入哪裡,政策要向哪裡傾斜,便是權力的所在;弱勢立即可以翻轉變強。執政黨握有國家最大權柄,哪裡需要上街頭!

執政者更應該期望的是民間團結,沒有人上街頭,社會和諧,更有利於施政。如果動員的群眾引發社會衝突,造成社會撕裂的後果,反而不利於團結,對執政者不利。因此「當家不鬧事」不只是指家庭,更意指國家的執政黨,不應該帶頭鬧事。如果鬧出衝突事件,最後收拾的,將是執政者本身。

以當前國會群眾動員來說,國會有充分的民意正當性,依民主原則投票,舉世皆然。因此,再多群眾包圍也不能撼動國會的決議。否則,如果靠群眾動員就可以改變國會決議,那豈不變成暴民政治了。

當家不鬧事,鬧事不當家,希望賴清德總統和民進黨能記取古訓,以和解團結為核心,好好進行朝野協商合作,為台灣社會做領導者應有的示範。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