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過兩地高速公路

THE MERIT TIMES
文/度睿
字級
收藏文章
134觀看次
文/度睿

我們夫妻和女兒孫女從南部旅遊駕車回返台中,從台南國道3號一路天色逐漸向晚,經過一些偏鄉山鎮,山裡燈光盞盞錯落。首次進去古坑、南投等精心規畫的休息站,結合在地特色的氣象,讓人耳目一新。車子再次飛快奔馳,山燈似乎連結天際星辰,在時間快速流逝裡,不禁讓人浮沉遐想。

記得那年女兒才一歲多,夜晚在美國高速公路上,我和女兒正隨著老爺車輕搖打著瞌睡,老公突然大叫一聲:「我們開錯方向,開反了……」我從夢中驚醒,只見兩旁高大黑暗樹影後,一片荒山叢林。雖然出發前曾去Triple A(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美國汽車協會)拿取「旅遊指南」,這小片長條形紙張、一頁頁清楚印出甲地和乙地間的一段段旅程,標示通車時間里數和其他服務。但通常多數人會自己再用一張紙,依序寫著幾號路線接幾號,貼在車上收音機下。但那次忘了寫上幾號公路的東西向,結果背道而馳,更向深山裡前進。

可憐我家辛苦的老公,從短期上班的大西洋畔喬治亞州海港Savannah(薩瓦那),經過南卡、北卡、到維吉尼亞州的Blacksburg(黑堡),去和學校教務處確認九月回來念博班,並拜會幾位教授後,為節省投宿旅館費用,我們一天來回。已經快半夜了,老公一邊開車,一邊在想睡卻又必須堅持清醒時發出哀號聲。一輛孤寂的老爺車,在沒有導航的年代,前後無車,仿若脫軌的列車,不知前世今生,自行飄懸在異鄉的星際旅程上。 當晚抵達家裡已筋疲力盡,第二天睡至快中午。身心疲憊恢復後,心境卻有些成長小說敘事的奇異曲奧:冒險主人翁的成長儀式需經由叛逆遠航的「離家」,和尋覓安全感的「返家」,在兩者充滿矛盾的無止盡圓形流轉間,不斷循環終至成長。我們在異地裡,漂泊數州,尋尋覓覓探索人生的方向;也在異鄉的土地上,結實踩踏,開車行過。

我發現個性內向不擅交際的老公,一直是我們家最安穩可靠的司機大人。

他從最初碩士畢業,我抱著四個月大的女兒坐飛機到洛杉磯,他卻足足晚了好幾天才開車抵達。他是一個人獨自從北方紐約州水牛城,載著簡單家當,開著老爺車一路往西南下來。經過都會鄉野,橫越美國大半國度。沒聽他提及一個人開車一整天,究竟是如何度過的?在美國若開長途,多數人都是結伴而行,可以說說話,解除寂寞。

問他,老公總說只能聽著收音機,順便練習英文聽力;有幾個晚上甚至和大貨櫃車停休息站在車裡過夜,當然最終安全抵達洛杉磯Rosemead(柔似蜜)我們和朋友合租的公寓。無手機的年代,無法電話聯繫,就此一個人失去聯絡數日,終究平安現身。

而在洛杉磯住了半年後,找到東岸的工作,離開之際,先開車去北加州矽谷和好友道別。沿著1號海岸公路經Santa Barbara (聖塔芭芭拉)、Hearts Castle(赫式古堡)北上,幾乎開了一整天七、八個小時。幾天後,我們再開回洛杉磯,才正式前進東岸喬治亞州。經過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德州、奧克拉荷馬州,沿著40號公路不斷往東開去,我們橫度了美國新大陸。都忘了漫長時光,當司機大人堅毅把握著方向盤,我除了和他閒聊和照顧女兒,我究竟都在車裡忙些什麼?

現在回憶起點點滴滴,在車行的公路上,看著窗外詭譎天空,思索未來老公異鄉生活究竟如何演繹;開窗和雲霧對話,看著異國美麗景致,規畫自己陪讀的可能遐思;或者和清風撞懷,感恩上蒼一路賜予的暖流平安。

甚或是老公學成離開美國十年後,我們一家重回加州兩星期的自助旅行。記得老公開著車,我們進到Beverly Hill(比佛利山莊),欣賞影星居住的頂級豪宅,家家侯門深似海的寬闊翠綠草坪,憧憬著並非一蹴可幾的名流居家,全家各自說起玩笑,笑聲響徹雲霄。

在台灣雖不若美國一開就幾乎一整天,但從前一年幾次台中桃園往返,去看當時還健在的母親,還有某年越過北宜公路的九彎十八拐,到達宜蘭。那些不可磨滅的浮光掠影,都在記憶裡呼之欲出。

不知不覺和老公都跨入老年期了,車子舊了,老公不再開車上高速公路。這些年小孩也長大,高飛遠走。兩人早已習慣坐高鐵,而搭乘高鐵多數時間只是靜靜坐著,即使交談也刻意小聲。曾經的高速公路車上歡笑,悄悄如塵煙消失遠去。

不意,女兒孫女從美歸來探親,老公再度披甲上陣執行開車任務,重握老車方向盤。其實我之前也常被公司外派開車到后里工業區,教外國經理中文,上高速公路開車沒問題,但這次老公大人仍堅持自駕護守崗位。

國道3號在大里接63線中投公路,在台中南區健康公園前下來,家已在望。愉快的旅程已近尾聲,昔日在車上歡欣互動的點滴場景,卻在心底不斷湧現,也重新連結起兩地的生命軌跡。♣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