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烹飪夢】吃出興趣

THE MERIT TIMES
文/黃曉韻
字級
收藏文章
63觀看次
圖/123RF

文/黃曉韻

黃淑惠老師的《味全食譜中國菜》是啟蒙教材,也開啟了我創作食譜的動機,放在部落格中,不僅提供自己欣賞,也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



上個世紀七○年代,身為學校老師的媽媽,不但忙碌於教學,還要照顧家庭生活起居,尤其三餐的打點,毫不含糊。當媽媽下班回到家,一刻不得清閒,馬上進入廚房洗手做羹湯。

我呢,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貪吃孩子,在媽媽揮汗煮飯做菜之際,飢腸轆轆的我,總是跑到書房裡,把黃淑惠老師的《味全食譜中國菜》精裝本搬出來,一邊聞著廚房飄來的陣陣飯菜香氣,一邊仔細地翻閱書中食譜,從精美圖片到食譜的文字解說,紅燒豆腐、珍珠丸子、家常蒸蛋、麻辣黃瓜、螞蟻上樹、酸辣湯,一道道的佳餚,看得我口水直流,欲罷不能。直到媽媽一聲「開飯了」,我才放下心愛的食譜,三步併做兩步奔向餐桌,迅速地擺碗筷,準備品嘗媽媽的美味家常料理,大快朵頤。

周末假日,最喜歡陪媽媽去菜市場採購,返家之後,幫忙洗菜,看著媽媽切切弄弄,開啟爐火,在炒鍋內放入食材,接著拿起鍋鏟翻炒,加入各式調味料,為菜餚增添美味。

我總站在媽媽右後方兩步的位置,觀摩做菜流程;一直有個聲音告訴我,日後成家,肯定可以毫無懸念地,像媽媽一樣勝任愉快,掌管家裡的三餐。

學生時代忙於課業,畢業之後,進入社會工作,不是吃著媽媽的家常美食,就是在外面餐館大宴小酌,我始終停留在用「眼睛」做菜的階段。

直到結婚之後,遠離充滿美食的國度台灣,來到異地他鄉的美國。美國是個民族大熔爐,有各式各樣餐館,偏偏我有個道地的東方腸胃,一下子很難適應異國餐點,尤其昔日在台北上班時,只要有新餐館開幕,我一定呼朋引伴前去品嘗,各式台灣小吃、自助餐、中式麵館、合菜、簡餐幾乎都有我的足跡,對於台北市的美食,真的難以忘懷。所以,身為饕客的我,何不藉此機會實現自己的烹飪夢想呢?

從小看媽媽做菜長大,食譜也翻得滾瓜爛熟了,萬萬沒想到,輪到自己親自上陣,才曉得連切菜的學問都不小呢!光是握菜刀,按住食材,怎麼下刀,都需要動腦筋,更要花時間練習。接著,如何烹調出色香味俱全的菜餚,調味料該用什麼?放多少比例才恰當?這些不是看著食譜依樣畫葫蘆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反覆地多方揣摩,體會出其中的奧妙,才能夠漸入佳境。

說起來,做菜沒有任何捷徑和訣竅,腳踏實地在廚房裡學習便是王道,把每天的三餐當成家庭作業,持續不斷練習,做菜的技藝自然能夠愈來愈提升。透過日積月累的功夫,製作出愈來愈適合自家人口味的佳餚,讓大夥兒愉快地享受美食,有著不可言喻的成就感。

因為愛吃美食,逼得自己兌現當年的諾言。黃淑惠老師的《味全食譜中國菜》是啟蒙教材,深植於我的潛意識中,也開啟了我創作食譜的動機,把廚房創作成品當成模特兒,拍攝寫真集,然後記錄其過程,寫成篇篇食譜,放在部落格中,不僅提供自己欣賞,也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我愛吃美食,烹調美食,撰寫食譜,並從中找到了生活的樂趣與成就感。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