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一直都在

THE MERIT TIMES
文/知竺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教務處組長)
字級
收藏文章
32觀看次
生活中的行住坐臥間皆是修行,圖為佛光山叢林學院學生排班。圖/資料照片
文/知竺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教務處組長)

某天,前往法堂,隨著開山寮監寺覺具法師走向師父過去的寮房,赫然發現,在寮房窗戶的外面,就是學部同學打掃的區域。想到第一次跟著學長們到法堂打掃時,好奇的想要東張西望,學長們刻意壓低聲音說「不要亂看,這裡是法堂。」「窗戶裡面是師父的開山寮」,於是一邊掃地,一邊調皮對窗戶說著:「師父,您在不在?」

師父法語 接引我入佛光門

忘記第一次看見師父是什麼時候?但師父第一次出現在我的心裡,是因為加入佛光會的媽媽,一改過去脾氣,取代的是「沒關係,大師說『你對我錯,你大我小,你有我無』、『遇山水轉』,我們這輩子就是有緣,要結好緣。」開始好奇大師多偉大,怎麼這麼神奇?於是我加入佛光會青年團。

每次隨青年團回山,師父上人一定會排除萬難跟青年接心,但師父特有的揚州腔,有時候真的聽不懂,幸好法堂的法師們都會打板書,所以青年時期的我很崇拜聽得懂師父說話的法師們,總覺得能夠聽懂、了解、親近師父上人一定很幸福。

當時在台下,和青年們一起熱烈喊著「大師好、大師吉祥、大師我愛您」的我,沒想過會出家,但想著一定要聽懂師父講的話,於是開始讀師父的書,聽法師、青年分享師父的事,也赫然發現以前喜歡看的《佛教故事大全》、《玉琳國師》,都跟師父上人有關。

後來一次演講,聽到師父說:「人生要有很多偶像。」就這樣,師父成為我的偶像,他提點的做人處事之道、對青年的無私包容,成為我學習的目標;道場、總本山的活動列入我的行事曆,這些在青年團認識,同樣將師父上人視為偶像的青年,自然成為我的朋友,一起討論、確認聽不懂的地方,一起認識師父上人、認識佛光山。

2016年,正當思考要出家、不要出家的時候,翻開了師父上人的〈佛光人十八講〉,突然感到很慚愧,因為我不是佛光人,常住第一、大眾第一、事業第一、佛教第一,而我把自己放到第一。媽媽說:「你要想為人間佛教做事,你就要去,不要像我,到了我五、六十歲,想為佛光山做事還怕拖累佛光山。」就這樣,帶著「我也要為了佛教,要成為幫得上師父上人、幫得上佛光山」的心念而發願出家。在佛學院的日子,時有因緣可以聆聽師父上人開示,甚至有幾次跟著師父在大雄寶殿前跑香,師父上人對著我說:「很高,很好。」「接引青年很重要,很好。」師父上人跟我握手,那些都提醒著自己要向我的偶像看齊。那些「很好」也提醒著我要往師父期許的「好」邁進,而師父上人一直都會在身邊,如同過去青年時期一樣,陪伴著我們。

接引青年 延續佛光法脈

那天在宗祖殿打掃師父的坐龕,一邊念著最近的事情,我的想法、我的煩惱,繞了一圈、念了一圈,我停下來,想著師父會跟我說什麼?換做師父,又會怎麼解決,突然想到師父的「OK」、「歡喜」、「有佛法就有辦法」,原來師父上人一直都在,不管過去、現在或未來,他透過文字存在、透過建築存在、透過師兄長們存在。於是我發願要延續師父的「在」,說不羨慕過去師兄長被師父親自帶領的日子是騙人,但感謝自己幸福的處在佛光山的這個世代,未來一定肩負偶像期許的任務,將修道路走好,努力接引青年,延續佛光法脈。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