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3談淨土法門19 第六講②】 有緣念佛歸西去 莫於苦海久沉淪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8觀看次
廣隆寺阿彌陀佛坐像/平安時代/日本京都右京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6.清‧際醒大師(淨土相現)

際醒大師,河北豐潤人。自幼聰穎,博覽經史典籍。二十二歲,因生一場大病,悟人生無常而出家。

際醒常常心念:「永明延壽是一代禪門宗匠,尚且歸心淨土,每日念彌陀十萬聲,何況當今末法之時,更應該修持淨業。」從此,他也日日持名禮佛,與大眾精進修行,專弘淨土,追隨者愈來愈多,終於成為叢林道場。

嘉慶十五年(一八一○)二月,他辭去一切外務,囑咐弟子:「幻緣不久,虛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淨土好相見也!」臨終半個月前,要大眾助念,他看見虛空中幢幡無數,自西而來,便說:「淨土相現,吾將西歸。」弟子們不捨,請他再住世。又過了幾天,他再告訴大眾:「昨見文殊、觀音、勢至三大士,今復蒙佛親來接引,吾今去矣。」在眾人大聲念佛號聲中,際醒面西端坐合掌說:「稱一聲洪名,見一分相好。」然後手結彌陀印,安詳而逝。現場的人都聞到有異香飄浮空中,供奉七日,他的面貌依然慈和豐滿如生前。



7.清‧冬瓜和尚(笑談西歸)

冬瓜和尚,是華嚴庵的僧人,因為喜歡吃冬瓜而得名。他平常多沉默寡言,只是不論寒暑,每天在街上行走。他和附近的慧照法師是多年的朋友,往生前,他告訴慧照法師:「農曆正月初六那天,我要走了,你那時來相送吧!」到了那天,他去法慧庵應供回來,看見慧照在寺中等候,便問慧照找他有什麼事?慧照笑著回答:「你不是與我約定此時將遠行嗎?我特地來相送啊!」和尚一聽:「和你約定的事,幾乎忘了。」隨即沐浴更衣,焚香禮佛,然後說道:「既然要往生,不可沒有偈子留給後人,請幫我記下來:『終日走街坊,心中忙念佛,世人都不識,別有一天堂。』」念完偈,就怡然而坐化。



8.民國‧弘一大師(悲欣交集)

弘一大師,是多才多藝的僧人,擅長詩文、書、畫、金石,音樂、戲劇,也無一不精。出家後,發願窮畢生之力精研律學,由此而中興南山律宗,著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等律學著作三十餘種。

弘一持戒精嚴,有「晶瑩如玉」之譽。雖然他以弘律為己任,平日則修持彌陀法門,以求生西方為目標,是一位持戒念佛的淨土行者。他曾參禮印光大師,並講述「淨土法門大意」、「淨宗問辯」、「勸念佛菩薩求生西方」等,兼弘淨土。

弘一示寂前一個月,寄信給各地師友,暗示行將永別。一九四二年八月二十三日,身體有些不舒服,他以「小病自癒,大病隨它」的原則,不肯去就醫。九月初一下午,寫下「悲欣交集」遺墨四字。初四,右脅而臥,於念佛聲中安詳往生。荼毗時,大眾看見彩色火光,天空並出現七彩光環以及三尊閃著亮光的佛像。

弘一大師預知時至,可由其致好友夏丏尊最後的書信中證知:

丏尊居士文席:

朽人已於九月初四日遷化,茲賦二偈,附錄於後: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謹達不宣               

前所記日月係依農曆,又白。

音啟



9.清‧廣覺比丘尼(如入禪定)

廣覺法師,蘇州崇明人。他十二歲,即自願茹素,努力受持經咒,朝夕精勤的禮佛。二十八歲,依止杭州孝義庵袾錦法師出家,嚴持戒律,刻苦自持。

三十三歲時,他生病卻放棄醫藥,只一心求生極樂。庵主在他面前置放彌陀聖像,廣覺凝目諦觀,合掌歸命。不久,他沐浴更衣後,手持念珠端身面佛,如入禪定,侍者擔心他體弱會仆倒,拿來兩個枕墊讓他依靠。廣覺揮手說:「不需要!」大眾於是環繞念佛,他也揮手道:「無須勞煩大眾!」如此盤坐不動,經過兩晝夜,輕聲念佛稱名後,即安詳而逝。



10.清‧妙淨比丘尼(安詳捨報)

妙淨法師,是虛雲和尚的庶母。虛雲和尚生母早逝,他由庶母撫育成人。虛雲出家、離家,加上父親病亡,之後庶母一心向道,將所有家產布施出去,就帶著媳婦同入佛門出家。

妙淨出家四十餘年,專心志向淨土。宣統元年(一九○九)農曆十二月初八佛成道日,他身體微恙,趺坐念佛,並說偈:「每因恩愛戀紅塵,只為貪迷失性真。八十餘年如幻夢,諸緣空處本無人。」「今朝解脫生前累,換取蓮邦淨妙身。有緣念佛歸西去,莫於苦海久沉淪。」念完,就安詳往生,數日異香不散,端坐儼然如生前。



11.清‧道欽比丘尼(無疾而逝)

道欽法師,無錫人。九歲出家,稍長,因為一位比丘尼的教導,開始於行住之間都不斷的持名念佛。後來,在蘇州南園白衣庵修行,興建恢復其殿堂。

道欽五十歲才受具足戒。五十五歲那年三月,有天清晨,雞剛啼鳴,他對弟子說:「我要走了。」弟子哭著說道:「師父您也沒生病,為什麼這樣說呢?」道欽說:「痴人!哭我何益?認真念佛即可。」然後向西趺坐,和大家一起念佛,一炷香燃完就往生了。



12.清‧道乾比丘尼(無貪無戀)

道乾法師,個性恬靜淡泊,十七歲出家。他受具足戒之後,曾參禮天台國清寺。原本住在南湖破敗的草庵,每日精進修行,課誦《華嚴經》、《大般若經》,因而道風遠播,得到信眾的護持,陸續籌建了各個殿堂。他為庵堂寫了一首偈:「學道殷勤年復年,從今不著有無邊;歸家莫便家中坐,好為人耕劫外田。」也在庵中設念佛堂,晝夜木魚聲,念佛聲不斷,達四十年之久。

嘉慶二十五年(一八二○)冬天,道乾感覺些微不適,他對弟子說:「明天的寅時,我就要遠行去。」時間一到,他說:「八十八年,無貪無戀,歸去來兮,水清月現。」在大眾同聲念佛中,吉祥而逝。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