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旅人】身體復返

THE MERIT TIMES
文/林霠
字級
收藏文章
21觀看次
文/林霠

回鄉跑馬拉松,巧遇奶奶忌日,母親準備了一桌菜,擺上幾個碗,點了線香,「喚」奶奶回家吃飯。而我記憶中的奶奶卻十分模糊,總在幾張相片中才能清晰重返她曾經臨在的風景。

我記起二○○九年時,台灣影像工作者瞿筱葳想念起過世多年的奶奶,並意識到老人家常煨煮的味道似乎將在記憶中消失,於是她帶著一張地圖、一本口述歷史,重新走一遍奶奶一九三九年逃難的路線,重新品嘗那些家鄉菜──可能是奶奶為她做的雪菜肉絲煨麵,或者是家常的醃黃瓜,她並拈成一篇篇食譜,喚作《留味行:奶奶的十一道菜》。瞿筱葳說:「歷史會讓人記著,人類拖著影子往前走,踩在腳下的都是歷史。」

瞿筱葳彷彿是用身體的復返,重寫一段歷史;而南非紀實攝影師莫佛肯(Santu Mofokeng),似乎也是用自己的身體回返歷史現場來書寫。莫佛肯曾說,由於曾發生種族隔離,南非的攝影大多都是關於社會、政治等,是寫實的、揭露情境的影像,但他關注的卻是小鎮裡的日常生活。對他而言,這些地點雖在日後轉為觀光景點,卻也是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嵌著隔離政策的記憶。

他又說:「我試著將這個觀光旅行用字『landscape』分開再合併,成為『土地』(land)和『景觀』(scape),以便表現這個世界是如何根據人的財富或是歷史而有了諸多的禁令。」法國藝術史博士古特(Catherine Grout)在《重返風景》中寫道,這裡的「土地」(land)不是土地的一部分,而是把腳踩在地上行動,如此也與地景產生關聯:「腳踩在某一塊地上,每一步都是全新和珍貴的……這個關聯不但是身體的,也是心理上的。」

而反觀我和家鄉之間能有怎樣的復返與行動?參加家鄉舉辦的馬拉松是我想到的偷懶的連結方式:用幾個小時的時間「踏訪」幾個隱身的小村莊和「觀光」打卡景點……

我在半馬賽道上有幾刻鐘剛好熱身起來,不敢怠慢,面對前方慢下來的跑者(或許也是同鄉),我只能在與他擦肩之際,逼出一聲精神百倍的「加油」,接著心底百感交集地「超車」。途中路過老家前的大池塘,依稀記起奶奶坐在庭院旁的木椅上削水梨,並用小碗裝好,說要留給幼稚園放學後的我……

供桌上焚香裊裊,燃出一道道白煙曲線和灰燼,像是奶奶回訪的腳印。瞿筱葳寫道:「在更大的時間裡,一輩子的相處也只是擦肩。我們先來後到,都是旅人。」

「如果幸運,有人讀了有些感受,也回去珍惜自身的擦肩緣分。」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