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9】隨堂開示錄 287隨堂開示錄─集會共修 48 人生領悟與文學人生──與知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對談 4-2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8觀看次
佛光山後山虎豹山林區的靈石,在聆聽佛法的當下,因無聲勝有聲,似哼唱著真理之歌。圖/資料照片
高希均教授:在大師的文章中曾經提過,辦事的時候困難不怕、威脅不怕,就怕沒有偉大的精神。就是一件事情、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地域,乃至一個個人都是如此。圖/心皓
隨堂開示錄─集會共修 48

人生領悟與文學人生──與知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對談  4-2

時間:2005年2月9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集會堂

高希均教授:在大師的文章中曾經提過,辦事的時候困難不怕、威脅不怕,就怕沒有偉大的精神。就是一件事情、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地域,乃至一個個人都是如此。現在我們到處見到的就是衣食無憂、家財萬貫的精神失落者,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我覺得由經濟學家來主持這樣一個討論會特別有價值。我們要感謝經濟學家所做的努力,但是前面遇到更大的問題,而這個問題要在精神方面解決。過去中國很多領導人也都這麼認為,認為富裕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什麼都有了,其實現在發現不對,富裕的結果,其精神上負面的因素就更難解決,所以今天就有了「精神拯救」的燃眉之急。
王力行女士:面對二十一世紀,大師是宗教師,余老師是文學家,您們怎麼看宗教和文學?有辦法解決社會的亂象嗎?
余秋雨先生:我覺得宗教總是產生在災難之中,災害有戰亂、天災、人為的災難,但是往往這些災難所帶來的精神災難,產生了人類對宗教的迫切需要。
我走過世界許多文明發祥地,也不斷在研究古文明的失落,有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表面上看起來都是軍力的不足或者是經濟的危機所造成,其實更重要的是其精神的無法延續。
我為何對佛教如此崇拜?我出生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浙江老家儘管是文脈很盛,出過王陽明、黃宗羲,但當時已經是一片兵荒馬亂,貧困和災難無與倫比,如何從當時的困頓中將思惟延續下去,就是我的外婆這一輩,許多的老太太三天兩頭就去念經,對佛經雖然了解不多,但是他們知道要做好事,就這樣,不僅是我家,也成為整個中國廣大農村思惟能夠延續的命脈,這是我個人的體會。
到印度禮拜佛教聖地的時候,我對著鏡頭說:「我深深地感謝這個地方,原因是這是一切的起點,任何家鄉的文明延續都與它有關。」我當時跪下,深深地禮拜,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重要的地方,是我祖祖輩輩延續下來的重要原因。我用我的體會來說明,民族的事件其實都是如此。
大師:剛才余教授講到,五十年前大陸上土匪害人。雖然很貧窮,還是有可能遇上土匪的。小時候,只要聽到狗吠一聲,就知道是土匪、強盜來了,於是趕快爬到屋頂上看,確定是不是要來找我們這一家。到台灣來,台灣也貧窮,有白色恐怖,是後來經濟發展,台灣才成為「亞洲四小龍」的。
剛才王小姐提到社會亂象,我在後山花藝展區布置了「虎豹山林」區,用以比喻社會,現在行政院謝長廷院長提出「共生和解」,很好!共生和解才能解決問題。佛教教人不要執著,我看到很多政治家、經濟學家、學者,不只是我執重,法執也重,造成了人我排擠的現象,所以要解決這些危機,只有懂得共識,人類互相包容、和解才會平安無事,尤其是佛教,它主要的功能是讓我們找到安頓身心的地方。怎樣才能安頓身心?必須學會忍耐、慈悲、智慧的功夫,才能啟發每一個人的清淨心,從心裡去改變。
像最近身穿皮草者,社會就譴責他,其實還要譴責的是殺生者,要從根本解決,不要顛倒因果,這個社會要明理、清淨身心、人人互助,把可愛的人性面表現出來,不論文學、宗教也好,大家都是善良的來往,罪惡的世界就不存在,好的世界就會產生。
高希均教授:請問大師一個問題。我一輩子是教書的,所以對大師一生的三件事情特別重視,就是您辦了三所大學。辦大學是十分艱苦的,在照片上有百萬人興學的鏡頭,「一塊錢不嫌少,十塊錢不嫌多」,很不簡單、很不容易。剛才大師也說許多人對《雲水三千》的樂捐,大師都將它捐給了大學,所以大學是您一個很大的事業。再來是七年前人間衛視的成立,現在是《人間福報》對社會產生了絕大的教育功能。請教您,這三大事業對社會產生的教育功能,您認為夠不夠呢?
大師:我做得不夠也不滿意,但我最盼望也最罣礙的,就是天下文化的書賣多少,為什麼?近年來我提倡讀書,希望每個人都能過一個書香人生,每個家庭都是書香家庭,社會都是書香社會,能有書香的氣氛,就不會成為「虎豹山林」。
我真的很關心天下文化的書賣了多少,因為台灣書太多,氾濫也不行。我有些書不敢印,因為怕信徒又要花錢買書,生活要能夠經濟平衡,不能把錢都拿去買書了。吃飯也很重要,但是吃飯之外,讀書也是不能少的,再怎麼窮都要讀書。
我沒有讀過小學,但圖書館對我有很大的幫助。許多文學小說、武俠小說,及鄉間戲劇提倡的因果報應、善良風俗也給我很大的影響,因此我覺得書本能給我們好的影響,讓我們在這個社會裡成為好人。我提倡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因為身口意是決定人生前途如何的重要關鍵。所以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也就是身口意要修好。
王力行女士:閱讀對一個人非常重要,余先生的《借我一生》提到一九七九到一九八七年苦讀的日子,請您談談苦讀與認真的程度,而苦讀對您一生的幫助又是如何?
余秋雨先生:大師談到他在圖書館的閱讀,雖然沒有文憑,但是在知識上、人格上卻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我不是非常重視按部就班的、一般教程中的閱讀方式,因為這實在是很被動。說到自己的第一次閱讀,對我影響很大,在過去的時代儘管在浙江已經很少人識字,但是出外謀生的人很多,很多人寫信回來,都是透過別人寫的,但是家裡沒有人能夠讀信,在這種情況下,我的母親在戰亂後回到鄉下,也就成了整個村莊的文化人,開始幫大家讀信、寫信,後來他覺得應該把這個責任交給我,所以我第一次苦讀就是讀鄉親寄來的信,第一次寫作就是幫鄉親寫信。人家都說我的書賣得好,我有一句話說,我的書賣得好,是因為從小寫書信開始,而且永遠都有收信人。(待續)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