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6】隨堂開示錄 203隨堂開示錄─集會共修 10 觀世音菩薩的應化身及其意義 2-1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6觀看次
稱念觀世音菩薩和稱念阿彌陀佛,一樣可以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甚至稱念觀世音菩薩,不但可以往生西方極樂淨土,還可以往生東方藥師如來的琉璃世界。圖/人間社記者如地
隨堂開示錄─集會共修 10

觀世音菩薩的應化身及其意義  2-1

為參加觀音七信眾開示 
時間:1983年3月31日  
地點:嘉義圓福寺

這五天來,大家在這裡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一聲一聲的觀世音菩薩聖號念到今天,我們究竟對觀世音菩薩認識了多少。
觀世音菩薩是救苦救難的,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我現在還要告訴大家,稱念觀世音菩薩和稱念阿彌陀佛,一樣可以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甚至稱念觀世音菩薩,不但可以往生西方極樂淨土,還可以往生東方藥師如來的琉璃世界。
幾天來,我講觀世音菩薩的感應、利益等,今天我要將觀世音菩薩的種種化相及其代表的意義向大家說明。
觀世音菩薩的身材有多高?多大?依照經典的記載,觀世音菩薩的身高有八十億那由他由旬。換算之,十萬為一那由他;八十里為一大由旬。意即觀世音菩薩的身高有八十億乘十萬個八十里,其數之大,難以想像,我簡單的打個比方,觀世音菩薩的一個手指頭,其長從台灣到美國的長度以上。所以有的人或許曾經懷疑,我這裡念觀世音菩薩,他那裡也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究竟知不知道呢?其實,念來念去,仍然脫不了如來佛的手掌心!
觀世音菩薩是什麼顏色?人類的膚色都有黃色、白色、黑色之分,五方佛也有青、赤、黑、白、黃的不同,而觀世音菩薩的皮膚是什麼顏色呢?觀世音菩薩的真正顏色是紫檀金色。觀世音菩薩頭上所戴的是「楞伽摩尼寶冠」。
我們禮拜的觀世音菩薩有一個特色,即是現在家相,而不現出家相。一切諸佛都是出家相,在菩薩之中,地藏王菩薩也現出家相。而觀世音菩薩卻以在家相為表徵,意思是他希望將佛法普及到一般家庭的生活中去。
觀世音菩薩的頸項上有「項臂圓光」,眉間也可以放光,且眉間的光有八萬四千種的不同。以平常看到五彩燈光或煙火就以為燦爛輝煌的我們,對於觀世音菩薩眉間的八萬四千種光明,實在是難以想像。觀世音菩薩的手臂、手掌,不是白色的蓮花,就是其他各種不同顏色的蓮花,並且大放光芒。觀世音菩薩的手指,每一根都有八萬四千個圖案。足下、手,皆有千輻輪相。
何謂「千輻輪相」?如果你們去印度,朝禮過釋迦牟尼佛的涅槃像,就可以知道,在佛陀的腳下有很多的花紋,那就是千輻輪相。有千輻輪相的人,走起路來腳底不沾地上的灰塵,並且可以離開地面走路。釋迦牟尼佛當初出生的時候,行走七步,足下生出七朵蓮花,而觀世音菩薩走路的時候,每一步,足下就化成「金剛摩尼寶座」的蓮花台。
觀世音菩薩的手,有千手、有二手、有四手諸說。以四隻手的說法來講,右上的手是拿梵本的經典,表示以佛法救度眾生之意。右下的手拿了一串念珠,意在說明眾生拿念珠要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自己也念觀世音菩薩,意即要我們反觀自性,念觀音、拜觀音,不要忘了自己去做個觀音。左上的手拿的是白色蓮花,表示要發清淨的菩提心。左下的手拿的是甘露瓶,表示將法水流布人間,把慈悲、歡喜布施給大家。
我剛才講的觀世音菩薩的樣子,是根據《觀無量壽經》中所說的。除此,在《大德經》、《一切功德莊嚴王經》等許多經典,也都有描述觀世音菩薩的樣子,我就不一一地介紹了。我現在就觀世音菩薩應化的種種相,多說幾種給大家了解。
一、十一面觀音:十一面觀音,就是一個菩薩有十一個面,在這十一面中,有的很莊嚴,有的很兇惡,有的面帶微笑,有的面帶嚴肅,各個都不相同,這代表什麼?主要是說明眾生根性諸多不同,菩薩也必須有各種不同的應化方法。譬如一個母親養了很多的孩子,母親的愛心、出發點都是一樣的,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卻有不同。有時候笑嘻嘻的讚美:「好乖哦!你的表現很好。」有時候卻須板起面孔來喝斥:「不可以!」甚至一個耳光就打了上去。無論讚美你、說你好,或是打你、罵你,其實都是一個慈悲心。當慈母在打他的孩子,痛在兒的身上,卻苦在娘的心上。觀世音菩薩也是一樣,救度眾生的慈悲心相同,但在不同根性的眾生身上,卻有多種不同的表現方式。
大陸叢林的寺廟,一進山門,就是一尊笑容可掬的彌勒菩薩,表示「你來了!我應該歡歡喜喜的對待你。」但是當一轉身過來,面對的就是一尊護法韋,手持金剛降魔杵,意思是用彌勒菩薩的歡喜、慈愛度你,你還不能接受的話,只好用金剛降魔杵的力量來折服你。
對於觀世音菩薩,我們不要只是將他當成慈眉善目的白衣大士,在必要的時候,慈悲的菩薩也會化成金剛怒目的夜叉羅剎、天龍八部,他的慈悲,不是懦弱的愛,而是有力量,可以教化眾生,可以折服眾生的。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