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采風】越南會安古城

THE MERIT TIMES
文/蘇箏
字級
收藏文章
29觀看次
橋寺合一的來遠橋。 圖/蘇箏
福建會館前身為金山寺。圖/蘇箏
文/蘇箏

越南中部的會安古城,因獨特的地理環境,而享有「東方威尼斯」的美譽,且是越南最早出現旅越華僑的城市。

會安古城裡,中式建築隨處可見,保存得非常完整,且建有觀音廟、關帝廟、媽祖廟等中式廟宇。華人聚居的街道,按照不同族群,劃分為福建幫、廣東幫、潮州幫、海南幫和客家幫五個區域,會館建築更是雄偉壯觀,金碧輝煌。至於古蹟建築中名氣最大的,應屬富有日本風格的帶頂石橋──日本橋。

日本橋原名「來遠橋」,是座橋寺合一的獨特廊橋,最初是由日本人建造,後來在明朝時由中國人重建,並豎碑為證。由於加蓋了屋頂,橋頭兩側各有門面裝飾,比起一般古橋更具意趣。因日本橋始建於一五九三年(猴年),完工於一五九五年(狗年),所以在橋梁西邊立有精美的狗雕像,東邊則立有兩座猴子雕像,當作橋梁的守護神;中央則建有小廟,供奉越南的「天氣之神」Tran Vo Bac De。

會館一般由同鄉、同行的夥伴一同建立,主要提供同鄉交流情誼、商談要事和休閒的場所。會館內,通常有為客人準備的客房、會議廳、娛樂戲樓,以及原鄉的廟宇。在會安城內眾多的華人會館中,「福建會館」是規模最大的一座,前身為金山寺,於一七五九年由福建商人重建,並改為會館,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館內供奉的天后媽祖,是早年華人(尤其是粵、閩兩省)遠渡重洋的保護神。

若論建築外觀,廣東幫「廣肇會館」大門的四根龍紋雕柱,在古城內的會館中最為突顯醒目。廣肇會館興建於一七八六年,廣、肇分別指廣東的廣州府與肇慶府,為當時粵商的議事場所。建造會館時,除了入口處鑲瓷的龍形水池,館內亦設有祠堂及廟宇,供奉關聖帝君,入口處兩側並繪有桃園結義和千里送嫂的彩圖。

至於會安古城最早的華人會館──「中華會館」,乃由福建、廣東、海南、潮州和客家人合資興建,正面供奉媽祖,兩邊分別祀奉觀音菩薩和財帛星君。

十八世紀末期興建的潮州會館,梁柱及門上雕工皆極其精美,紅色的大門、飛簷翹角、藍綠色琉璃瓦,格外惹眼。正廳伏波將軍神殿高掛紅燈籠,匾額上書寫著後人對東漢將軍馬援的歌頌,據說,是因馬援曾在越南鎮壓過當時「二徵起義」的名將徵氏姐妹。

徜徉在充滿歷史滄桑的老街上,老房子屋簷下的雕花、斑駁褪色的牆壁、屋角的青苔、攀附屋頂的蔓藤與一旁的濃蔭大樹,都像是在講述一段段流轉的年華。走逛古城,既能欣賞古老的文化傳統,又能體會濃郁的地域氣息,盡情享受充滿懷舊氣息的美好時光。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