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鑒今】 朱軾片言救諍臣

THE MERIT TIMES
文/王兆貴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文/王兆貴

愛才之心人皆有之,可護才之膽卻不是人人都具備的。愛才,只是一種單向、內在、情緒化的心理感受,而護才則必須有膽有識,付諸行動。所以說,愛才容易護才難。

在中國古代人才史上,「愛才護才」的佳話不乏先例。

例如,鮑叔牙將跟錯了人、站錯了隊,打入囚車待處決的管仲推薦給齊桓公,讓這個差點要了桓公性命的仇人成為齊國上卿,輔佐齊桓公創立了春秋第一霸業。再如,韓信當年棄楚歸漢,起初只是個管理倉庫的小官,後因犯法依律當斬,若不是夏侯嬰刀下留人,並推薦給蕭何,就不會有月下追韓信的美談,其千秋功業更無從談起了。

「刀下留人」之說近似傳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更難的是龍顏大怒時,伴君如伴虎的大臣要在虎口下救人。

雍正即位之初,曾讓所有大臣拿出治國安邦的良策。翰林院檢討孫嘉淦,在奏疏中提出了三項建議:請親骨肉、停捐納、罷西兵。其中,「請親骨肉」一條,顯然是針對雍正上台後分化瓦解諸皇子集團的做法,意在批評雍正兄弟相殘。

雍正看了頗為不快,就召集大臣們傳閱,並憤憤地說:「翰林院乃容此狂生耶?」面對皇上的嚴詞斥問,滿朝文武誠惶誠恐,只有文華殿大學士朱軾慢吞吞地說:「嘉淦誠狂,然臣服其膽。」雍正沉默良久,笑著說:「朕亦且服其膽。」朱軾不愧為「帝師元老」,片言就把孫嘉淦從捲鋪蓋甚至掉腦袋的危機中解救出來。

此前,孫嘉淦在康熙朝為官九年,並不受重視,這件事讓他一夜之間聲名鵲起,此後儘管偶遇坎坷卻無大礙,出將入相,仕途平坦。在朝曾任左都御史與刑部、吏部、工部尚書,官至翰林院掌院學士、協辦大學士,功業卓然,著述甚豐。

話又說回來,像孫嘉淦這樣一位正直廉明的社稷之臣,當年若不是朱軾一句話擔保下來,其仕途在雍正朝之初可能就戛然而止了,哪裡還有後來的豐功偉績?因此從保護人才的角度看,關鍵在於,不要讓「千人之諾諾」掩蓋了「一士之諤諤」,不要讓明面上的公論淹沒了潛在的不同聲音,更不要讓正直敢言之人因勢單力薄被扼殺。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