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風骨】人貴心有主

THE MERIT TIMES
文/王兆貴
字級
收藏文章
33觀看次
文/王兆貴

我們自小就聽說過「孔融讓梨」,還有個不太耳熟的故事叫「義不摘梨」。說的是金元時期的學者許衡,年輕時路過河陽,盛夏酷暑,口渴難耐。道旁有棵梨樹,眾人都去摘梨吃,唯許衡端坐樹下。有人不解,許衡回答:「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路人說:「世亂,此無主。」許衡卻說:「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

許衡的回答,聽起來小題大做,不近人情,甚至迂腐可笑。但如果往深處想一想,你就會明白,能夠主宰自己的內心,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常態下也許無關緊要,但當名韁利索纏身,涉及原則問題時,就會失德甚至鑄成大錯。

摘無主的梨子吃,算不上大事,也不會有人指摘與追究,關鍵在於從點滴做起,守住自己的心。有多少人因為一件小事破了戒,一次受賄破了例,以致底線破防,一步一步地愈陷愈深,最終淪為貪欲的奴隸、國家的蛀蟲、人民的罪人。

我們知道,人心時刻都在思考、都在變化,只要一息尚存,心念就不會停止轉動。尋常時期,你想什麼、不想什麼,都無關緊要;但當面對外界的誘惑和干擾時,總要掂量掂量,做出相對正確的選擇。能夠左右人們選擇的心路,一般稱為「主見」;而許衡所說的「心有主」,不單單是心智成熟、有主見,更是心志清醒能自律,但凡得財失行之利,不遺鉅細,無須掂量,概所不取。

許衡在梨樹下的反問「吾心獨無主乎」,聽起來迂腐可笑,卻是骨子裡的修為。不是自己的東西不取,是做人的本分,常人可及;但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還能守住本分,不為外物所役,就要靠定力了。定力不是天生的,而是深度參悟與長期修煉而成的,一個「心有主」的人,既不會盲從於世俗而苟活,也不會屈從於誘惑而墮落。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