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詐騙案件與政府態度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36觀看次
正當行政院加速立法程序,要讓「普發現金六千元」在清明節前後執行,成為最有感的政策之際,這項總額高達一千四百億元以上的特別預算案,已成詐騙集團最新鎖定的目標。此一現象凸顯出政府各部門對防制詐騙態度依舊被動,對詐騙集團難以有效整頓。尤其洋洋灑灑的新內閣疫後經濟政策,除了砸大錢協助企業轉型,更應對生活上飽受詐騙案件干擾的現況,拿出對策來。

廣發現金雖有爭議,不容否認也是項討喜的政策,所以不分朝野黨派都願意支持,在野黨甚至主張要加碼到一萬元,行政部門則設計了登記入帳等五種不同的領取方式,方便民眾領取。但連官方網站都尚未開放登記,詐騙手法竟搶先透過各種載具席捲而來,逼得政府連忙公布分辨重點,提醒民眾要提高警覺,詐騙集團嗅覺之敏銳可見一斑。

從政府與詐騙集團間長年對抗的情況看,這一波的交手,不論被鎖定的目標對象之多、金額之龐大均為歷來之最,相關單位提早掌握到詐騙集團蠢蠢欲動的資訊,並提出警告,較之前的偽名人、偽官員,和股市投資詐騙密集出現時的節節敗退,確實有所改進,但要提醒的是,對抗詐騙集團是一場長期的鬥爭,不應只祭出見招拆招的短期應變措施,長期制度化變革更要趕快跟上來。

提供以下建議做為施政的參考:雖說政府警覺到詐騙集團蠢蠢欲動,但主被動情勢並未改變,詐騙集團還是主動的一方,各政府機關仍是被動的接招,連忙蒐集各式各樣的詐騙手法,一來未必可以面面俱到,很可能掛一漏萬,二來所提出的防制做法,多是「寄希望於人民」的期待,即政府提醒民眾,要留意六千是數字0、不是英文字母的o;.gov.tw前面一定有個符號「.」等,詐騙手法一旦翻修,補充說明就得再添一筆,試問有多少人能如此有耐心地去比對差異?尤其詐騙集團主要鎖定的對象,還是高齡者等數位失能比重高的族群。

必須要化被動為主動,督促交易過程涉及的各個節點,都要在防詐騙上貢獻自己的心力。不容否認,許多平台業者在行銷宣傳時,常強調不會提供資訊給政府機構,這使得詐騙集團運作時更為大膽,近日金管會找來谷歌、臉書等網路業者研商,要求只要政府單位提供通報,就要配合建立盡快下架的新機制,即為防制詐騙跨出重要的一步。

希望政府持續給予業者壓力,做法上可以軟硬兼施,如對合格電商予以宣揚,並持續約談社群媒體,要求它們也要對如何主動避開有問題業者,拿出具體的做法,務必讓每個可能成為詐騙集團運用的單位,都要有協助防騙的共識,才能建構起防詐騙的安全網。

最後要談的是政府本身的改革。以防詐騙這件事來看,我們的政府組織架構幾乎是一盤散沙,所涉及到的法令也分散各處;金管會、數位部、內政部、通傳會、教育部、國發會等部會,都與詐騙案的管理脫離不了關係,而《個資法》、《資安法》、《數位中介法》等多部法案之間錯綜複雜的規範也要與時俱進,進一步的釐清,才有機會在這場與詐騙集團的長期對抗中反轉致勝。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