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西南】鮮花美食在雲南

THE MERIT TIMES
文/出谷司馬
字級
收藏文章
23觀看次
文/出谷司馬

在前一次的專欄中,我們介紹了昆明斗南的鮮花市場,當地流傳「斗南鮮花論斤賣」的順口溜,反映出鮮花市場的活絡與銷量。事實上,不只斗南的鮮花「論斤賣」,就是雲南的鮮花也都「當菜賣」,且「鮮花入菜」儼然已成為雲南的道地美食。

在過往的少數民族飲食習慣中,鮮花並不是作為料理的妝點,相反地,因為食材的稀少與物質條件的缺乏,食用花卉其實是一種不得已的選擇。然而,隨著環境漸漸改善,花卉入菜反倒成了一種時尚,甚至成為當代雲南料理的特色之一。

能夠入菜的鮮花很多,而且不同區域都有不同的料理方式與菜色。例如我們介紹過的「過橋米線」,如果你到了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蒙自市,還會在湯裡加上菊花。黃色的菊花不僅在配色上增添美感,菊花本身又具備去油解膩、清熱潤肺,甚至降血壓的功效,可說是兼具食補與美觀的搭配。

其他像是台灣比較少見的苦刺花,也能夠拿來炒蛋。苦刺花是天然草藥,可治療消化不良、降火消暑,在汆燙與浸泡之後,還可以讓炒蛋變得清爽可口。另外台灣常見的芭蕉花,在雲南也有相應的料理,不過芭蕉花有點苦澀,所以烹煮前必須先搓揉過水除去那個味道。處理好的芭蕉花可以炒蛋或是涼拌,是西南傣族常見的料理。

而這一陣子最受矚目的雲南鮮花料理,應該是受到電視劇影響而爆紅的「玫瑰花餅」,這個糕餅之所以被選作劇中的特色料理,可能也與它的歷史有關。據說玫瑰花餅是乾隆皇帝所鍾愛的一道點心,因為玫瑰花香能夠安定神經(愛喝花茶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除了可讓糕餅甜而不膩,甚至還有養顏美容的效果。

在一本記載清代京城皇族生活點滴的《燕京歲時記》中提到:「四月以玫瑰花為之者,謂之玫瑰餅。」作者稱這是「應時之食物也」。而且到了五月端午,玫瑰餅還是達官貴人之間搭配粽子相互餽贈的禮品之一。雖然玫瑰花餅不是雲南所獨有,但是雲南的玫瑰產量確實不容小覷,搭配著花卉入菜的習慣與電視劇的推波助瀾,讓玫瑰花餅也成了網路熱搜的西南美食。

另外,玫瑰餅的製作過程可是很考究的。糕餅師傅必須每天清晨伴著露水開始採摘玫瑰,且在九點前完成;有一說是九點以後氣溫上升,鮮花的香氣會受到影響,影響製糕餅的香味。之後,將採來的玫瑰花瓣一片片摘下,用砂糖與蜂蜜調味,然後避光發酵個兩三天當作餅餡。

至於餅皮則與一般的糕餅差不多,一般都是用油、水和麵粉製作,接著包入餡料,最後在餅皮刷上蛋液,放入烤箱烘烤。有的食譜則建議餅皮上要戳幾個透氣的洞,這樣烘烤時才不會變形破裂。

對中醫來說,玫瑰的療效包括活血理氣、平肝解毒,對噤口痢、乳癰、腫毒初起、肝胃氣痛等,現代的營養學也發現玫瑰花確實帶有許多營養元素,用於食材上對身體健康是有幫助的。

這些鮮花料理,都來自於雲南得天獨厚的氣候,豐富的花卉食材不但令人食指大動,也讓春天的美好不只在欣賞美景,餐桌上也是不遑多讓呢!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