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西南】 傣族潑水節

THE MERIT TIMES
文/出谷司馬
字級
收藏文章
26觀看次
文/出谷司馬

在台灣有許多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後代,他們或他們的父祖輩雖然遠離了家鄉,卻仍然把家鄉的傳統帶到了這裡,無論是飲食、服飾,乃至於歲時祭儀。例如,專欄中曾經介紹過的清境火把節,或是桃園龍岡的米干節,還有在新北市中和一帶的潑水節,都是這些移居台灣的中國西南與東南亞民族文化的再現。

潑水節又稱為「宋干節」,源自於泰語的「Songkran」,由此可見,潑水節在泰國是一個很有名的節慶。而泰語的「宋干」則是源自於印度梵文,詞義有「跨越」的意思,也代表了一個新的開始。深受「上座部佛教」(Theravada,又稱為「南傳佛教」或是「小乘佛教」)影響的泰國,以及鄰近的寮國、緬甸、柬埔寨乃至於中國西南的傣族人也受此影響,每年都以潑水慶典開啟嶄新的一年。

潑水節,是古印度曆法中依照太陽運行訂定的新年,梵語稱為「僧伽羅底」(saṃkrānti),讀音與「宋干」相近,也就是將太陽進入黃道十二宮之首「白羊宮」作為一年的分期,時間大約是在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此時,太陽已在黃道十二宮轉了一圈,因此,潑水節也成為新一年的開始。在中國西南西雙版納和德宏一帶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或「尚鍵」,這兩個詞彙也是來自梵文「saṃkrānti」,對傣族來說則有「周轉」、「變更」或是「轉移」的意思。鄰近的布朗族、德昂族和阿昌族,也都隨著傣族過此節慶。

傣族所使用的曆法稱為「傣曆」,雖然同樣把一年分為十二個月,並且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採用「干支」紀年;不過,有別於漢人使用的陽曆或農曆,傣曆是以六月做為一年的開始,時間約落在陽曆的四月,也就是前面提到太陽進入白羊宮的時節,因此,傣族都是在這個時候慶祝新年。而之所以會以潑水慶祝新年,除了水代表潔淨之外,也有藉水清除厄運與罪惡的意涵;就像印度人會在恆河沐浴一般,都帶有用水潔淨的宗教意義。

伴隨著潑水節而來的神話故事,則是說在很久很久以前,西雙版納出現了一個魔王,同時乾旱也伴隨著魔王降臨大地,使得作物無法生長。當時的傣王有七個女兒,她們趁著魔王熟睡時斬下了他的頭顱,可是沒想到魔王的頭顱一落地就著了火,滾到哪裡就燒到哪裡。幸而這七位公主找到水源滅了火,終於使大地恢復生機,西雙版納的傣族人也恢復了平靜的生活。

後來這個潑水救火的故事,就成了潑水節的風俗流傳到今天。節慶多半持續二到四日,信徒們一早起來會先沐浴禮佛,然後便開始用純淨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壞事,好迎接新的一年。

時至今日,隨著東南亞朋友旅居台灣,每一年的這個時節,位於新北市中和區有「緬甸街」之稱的華新街,也會舉辦潑水節相關活動。想要體驗傣族潑水節的朋友,不妨在此時走一趟新北市,感受一下這洗去厄運的歲時祭儀吧!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