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西南】天下母錦在蜀錦

THE MERIT TIMES
文/出谷司馬
字級
收藏文章
38觀看次
四川的蜀錦,如今已成為一種送禮自用兩相宜的特產了。圖/出谷司馬
文/出谷司馬

前一次的專欄裡,介紹了壯族的僮錦以及錦中仙子的傳說。由僮錦的發展可以看出,這類織品是一種需要投入許多人力與時間的手工藝品,也因此,其價值更顯珍貴與不凡。

在中國大陸西南,歷史最悠久而且最富盛名的織錦產自四川。自古以來,四川一帶被稱為「蜀」,而「蜀」這個字又有「桑中蟲」的意思,也就是產絲的蠶。由此可見,蜀地原本就是一個盛行養蠶取絲的地方;而蠶絲又是織錦的主要原料,所以「蜀錦」之名就這樣流傳下來,甚至還與中國東南吳郡(今江蘇一帶)的「綾」,並稱為「蜀錦吳綾」。因蜀錦為織錦類的頂級產品,所以也有「天下母錦」的美名傳世。

談到蜀錦的歷史,可以往前追溯到戰國年間。那個時候,四川蜀地還不算是「中原」的一部分,而是過去在專欄曾多次提到的「古蜀國」,也說明了至少在被秦國兼併以前,這裡一直都是一個獨立的區域。古蜀國被秦所滅後,因其富饒的物產成了秦國的後花園,最終也成為「秦併六國」的重要資產。

宋朝高承編撰的《事物紀原》中提到,自秦將蜀國併入版圖後,錦織品因此流通到中原。漢代以後,蜀錦集散地在今天的成都,西漢文學家揚雄於描寫成都的〈蜀都賦〉裡就提到,這裡的人會「自造奇錦」。

漢代以來,成都的蜀錦織造業已相當發達,朝廷還在當地設立了專門管理織錦的官員,因此成都又有「錦官城」之稱,久而久之即簡稱為「錦城」;環繞成都的那條江,也因為有許多織錦的織工在江水洗滌蜀錦,所以後來這條江水就被稱為「錦江」,今日成都的錦江區就是因此而得名。

由於蜀錦價值水漲船高,大量的收益都被拿來充實國庫,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諸葛亮就曾說:「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惟仰錦耳。」意思是,在國家人民貧困之際,只能仰仗蜀錦的收入才有辦法籌措軍餉。到了南宋,甚至下令禁止私下販售蜀錦,幾乎成了一種國家專賣的事業。

時至今日,全中國有所謂的「四大名錦」,除了這裡介紹的「蜀錦」之外,還有南京的「雲錦」、蘇州的「宋錦」,以及我們之前介紹過的「僮錦」。而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四川的天下母錦──「蜀錦」。

在四大名錦中,產自於西南的就占了兩個。由此可見,以往我們覺得「落後」又「遠離中原」的西南地區,這裡的人民在手工藝的發展技術上,可是不落人後呢!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