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西南】普米族轉山會

THE MERIT TIMES
文/出谷司馬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文/出谷司馬

中國西南連接的是青藏高原,所以愈往西走,地形也就愈崎嶇,進入一整片的高山縱谷地區。而雲霧繚繞的高山景致,讓住在這裡的少數民族衍生出許多的山神信仰,相信每一座山都有各自獨立的山神,甚至還構思出一整套的「山神體系」,小山神上有大山神,儼然成為一種「聯盟體系」。而既然「有神」,就得「快拜」,許多祭祀山神的活動也就應運而生,普米族的「轉山會」也是這樣來的。

普米族是住在雲南的少數民族,「普米」則是他們民族自稱的音譯。在普米族中流傳著一句「雪水匯集之地,普米四祖分流」的俗諺,然而究竟哪裡才是「雪水匯集之地」並成了普米族祖先四散的原鄉?恐怕已是不可考。

普米族轉山會一般都在農曆的七月十五日舉行,當一般漢人在過中元節時,普米族人則是在進行轉山會的儀式。普米族多分布在山區,他們會將居住地周圍的高山作為神山祭祀。有趣的是,這些山神都有擬人化的一面。

相傳在轉山會這一天,各地山神們都會聚集到一位叫做「甲雙巴拉」的山神那裡打賭,而賭贏的那位山神所管轄的百姓,就會豐衣足食一整年;相反地,那些打賭輸了的山神們,其「轄區」人民來年生活堪慮。因此,原本只是山神的打賭,進而衍生成為百姓間的較勁。

為了使本地山神能夠在打賭中勝出,各地的普米族人會在一大早就到各自的神山上燒香祭祀,護送山神去打賭,並祝賀山神旗開得勝。而這個「山神轄區」的概念,似乎與宗教研究者提出的「祭祀圈」概念相似,意即在一個區域當中的居民,對於神祇所形成的一種義務性祭祀組織。在台灣,可能是角頭廟的信仰;而在中國西南,可能就是一座座神山所形成的山神信仰了。

轉山會這一天,普米族人會以村寨為單位,帶著「蘇里瑪酒」(一種由摩梭族所傳承的傳統酒,相傳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牛奶、祭祀用的麵、祭文、紙幡等祭品,浩浩蕩蕩地前往山頭準備過節。

為了表示對山神的崇敬,每個人都必須在上山途中恭敬地洗洗臉、喝清泉,這個過程叫做「過水」;然後再點燃香火繞身,這個動作叫做「過煙」。之後才會在山頭舉辦隆重的祭祀儀式朝拜山神,祈願山神打賭勝利;當然,最終目的還是期望一整年的豐衣足食。到了晚上,族人們就會在山上點起營火,唱歌跳舞一整夜,隔天才返家。

不過,轉山會不是普米族獨有的儀式活動,其他族群也有著類似的習俗。雖然儀式與時間有些許不同,但是以「山」為核心的活動意向卻是不變的。而山神信仰,也就這樣在雲霧繚繞的群山裡,代代相傳下去。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