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屋夢 催生雪霸樹冠走道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25觀看次
位於雪見遊憩區的樹冠平台建成後,雪霸國家公園曾邀中興大學研究團隊前往調查樹冠上的昆蟲,二十一公尺高的平台打破昆蟲掃網的長度限制。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憧憬著《湯姆歷險記》中的樹屋,傅國銘在雪霸國家公園推動建設樹冠平台與走道,讓人得以行走在二十一公尺高的枝枒之間。十年後,適合親子同遊的「小樹平台」可望今年底前完工開放。

雪霸國家公園有條「雪見樹冠走道」,長十公尺、高二十一公尺,以鋼骨建造,走道最初是要讓研究人員進行監測觀察,只能攀上樹梢,而且還須繫上繩索才能安全走動,卻更能體驗被林木環抱。

催生這條走道的推手,是現任雪霸國家公園雪見管理處技正傅國銘。他自中興大學森林系畢業後,加入台灣大學實驗林團隊,向其他研究人員學習攀樹;進入國家公園服務後,以攀樹專長研究樹上的附生植物,創設全台第一座樹冠平台的夢也由此而生。

曾受懸吊創傷

啟動修築樹冠平台

「小時候喜歡看《湯姆歷險記》,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最初喜歡攀樹的原因。」傅國銘說,童年最大的願望與想像,就是蓋一棟像哈克那樣的森林樹屋。

有一次,傅國銘在司馬庫斯巨木群的YAYA神木進行附生植物研究時,由於橫跨不同區域,研究時間過長,在繩索系統一吊就是三、四個小時,漸感貧血、暈眩,「感覺血液打不上來」,發生「懸吊創傷」,只得就近爬上枝條休息,讓身體慢慢恢復。

這次經驗讓傅國銘更期待有適合長時間觀察、工作的樹冠平台。趁著二○一○年出國考察,他到馬來西亞彭亨走訪全世界最長的樹冠走道,也到美國奧勒岡州參與攀樹課程,學習器材運用管理和教學技巧,並飛到佛州當面向《爬樹的女人》一書作者、科學家羅曼(Margaret D. Lowman)請益。

傅國銘回國後,在二○一一年完成雪霸第一個樹冠平台,二○一三年再完成第二座,更以繩索和腳踏板串連起兩平台,完成「雪見樹冠走道」。國家公園除了進行蝙蝠、昆蟲等研究調查,每年也會開放約二梯次活動供民眾體驗,每次名額約三十人,通常幾分鐘內就額滿。

帶自閉童攀樹

樹冠高度拓展眼界

傅國銘說,雪見遊憩區已經搭建「小樹平台」,高度約三公尺,適合親子共同參與,透過網子、木梯就能輕易上樹,「真的像童年盼望的樹屋」,預計今年完成驗收。

帶孩子攀樹十餘載,傅國銘和義工曾帶著肯納自閉症的朋友體驗攀樹,從活動前的敬樹祈禱到活動結束後謝樹儀式,過程中讓這群身手較不靈活的天使,藉由繩索緩緩上升,即使只是離地一公尺,彷彿也能從他們的神情中看見一絲感動。

他希望未來能繼續讓人們登上雪見樹冠平台,從樹冠高度拓展眼界,見識台灣中海拔森林樣貌、遠眺冬季被白雪覆蓋的聖稜線,看見與日常生活的都市不同的自然環境。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