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文物 全球博物館必修課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38觀看次
法國消防員在巴黎尚蒂伊城堡參加搶救藝術品與歷史文物的演習。圖/法新社
法國羅浮宮的工作人員正在搬運藝術品,以保護藏品免受洪水侵襲。圖/取自網路
北京故宮員工及消防員等,為了文物保存,一起投入消防演習。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火災屢見不鮮,像是2018年巴西國家博物館大火、2019年法國巴黎聖母院慘遭祝融,都是震驚全球的「文化悲劇」。如今,各國博物館為了保護價值不菲的文物、藝術品,紛紛規畫預防火災措施;今年3月,法國消防員就在巴黎的尚蒂伊城堡(Château de Chantilly)參加滅火、搶救、移走藝術品與歷史文物的演習。

4年前,法國地標性建築、擁有850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被一場大火吞噬,火災不僅破壞這座教堂的屋頂,使得尖塔倒塌,還對主要架構造成威脅。雖然聖母院能夠修復,並預計2024年4月16日重新開放,正好是巴黎奧運開幕的前3個月。但從那以後,法國各地消防員們從這起悲慘事件中吸取了教訓。

今年3月27日,在法國骨董畫館藏第2多的尚蒂伊城堡內,有一群消防員不是在逛博物館,而是在接受訓練,包括認識重要的藝術品、歷史文物;警報發出僅10分鐘,消防車立刻匯集起來。

這場演習由消防員、警察及博物館員工約150人,一起演練如何在火災發生時,判斷搶救順序、正確救出重要文物。這次演習,消防員還使用了新設備,例如:帶有運輸繪畫設備的金屬容器、可前往危險地方的機器人等。

北京故宮 部署3300台監視器

除了人員訓練,各國也積極改善建築物的構造及法規。中國大陸北京故宮擁有1200棟木結構古建築,防火任務之艱鉅可想而知;北京故宮為此打造5個中控室,內有65面大螢幕,連接3300個高清晰監視器,為186萬件(套)院藏文物的安全把關。

台北故宮每年也會定期進行演練,雖然2021年1月曾發生電箱冒煙事故,但沒進一步釀成更大的災情或損失,可歸功於偵煙設備立即感應及氮氣滅火設備發揮功能,負責人員也有足夠的敏銳度得以即時處理。

英國則在2004年頒布《消防與救援法》,推出「消防安全責任人」制度。這一制度規定,公共場合的消防安全責任人須定期檢查消防設施,以及逃生通道的情況,定期執行及更新火災隱患評估。工作人員超過5人的場所,責任人要寫書面報告,讓所有人做好火災演習等。違反者會面臨罰款、入獄等懲罰。

法國羅浮宮  5年搬運計畫抗洪

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除了得小心火災,還得面臨洪水、熱浪、山火等極端天氣的威脅。

法國羅浮宮在2017年底,就展開史上最大規模、長達5年的搬運計畫。館長馬蒂內茲(Jean-Luc Martinez)表示:「現實就是我們的博物館地處洪水區。你不可能隨便搬起一座大理石雕塑、運來運去。」

為了遠離洪水高發地帶且考慮到成本問題,管理者最終決定將恐被淹沒的約15萬件館藏,搬到法國北部的列萬(Liévin),整個工程斥資7300萬美元(約新台幣22億元)。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