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麥家 沒有同情和憐憫 成不了作家

THE MERIT TIMES
文/記者馮源、殷曉聖
字級
收藏文章
43觀看次
麥家(左二)在哥本哈根舉辦講座後為讀者簽名。圖/新華社
2016年3月,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作家麥家(右)誦讀小說《解密》的章節。 圖/新華社
圖/新華社
2015年,麥家(中,藍色衣服)參加首屆「豐子愷杯」全球華人散文大賽頒獎典禮。圖/新華社
文/記者馮源、殷曉聖

2014年起,麥家就在自己的工作室裡開辦了供讀者閱讀的「麥家理想谷」,藏書上萬冊。2017年,他又開通了「麥家陪你讀書」的微信公眾號,計劃用20年的時間,以星期為單位,陪伴讀者閱讀1000本書。「閱讀應該成為人一輩子的一種陪伴,愛上閱讀就開始了一生的浪漫。」



「我突然想當作家了,我覺得小說既然可以這樣寫,我為什麼不寫呢?」

一九八五年的夏天,一部小說成了麥家的人生「催化劑」。

「這樣一個作家、這本書,讓我從文學的讀者成為文學的作者,至少在這個過程中,它起到了非常大的催化作用。」

「催化」是化學術語,這不由得讓記者想起,麥家曾是一名「理工男」。參加高考時,他的語文剛及格,但是數理化成績非常優秀,有的還是滿分。

對此,麥家坦言,高中三年,自己的語文確實很差,尤其是寫不好作文。而數理化考得很好,並不意味著那就是自己的專長。「當時我完全是苦讀書,主要靠『題海戰術』,加上一點運氣。」

一九八五年的夏天,麥家還是一名軍人,從事的具體工作與文學也無甚瓜葛。但是,美國作家塞林格的成名作《麥田裡的守望者》(台灣譯名《麥田捕手》)引導他走上了文學的道路。當然,「有十四個作家,我是忘不了的,他們都曾做過我的台階,當過我的肩膀。」

最好訓練 最好準備

之所以從塞林格算起,是因為《麥田裡的守望者》這部日記體的、只有情緒而沒有情節的小說,讓麥家想到了自己從小寫的日記。麥家的童年飽嘗辛酸,養成了寫日記用筆傾訴的習慣。多年以後,看到海明威的那句名言——「對於作家最好的訓練是辛酸的童年」,麥家著實感同身受,「就憑這句話,海明威就是一位大師」。

後來,麥家還有意識地去印證這種關係,發現很多作家的童年也並不順利。其中有他的一位好友,小時候就得過大病,還有一位女作家,一直給他以非常樂觀的印象,直到讀到她的一篇文章,才知道她的父親曾經入獄。

「人家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其實也不見得是好事,因為孩子的內心過早地被辛酸、被苦難放大了,他可能比一般人更孤僻、更敏感、更脆弱,但是就作家而言,孤僻、敏感、脆弱,卻恰恰會成為一種才華。」麥家強調說,「一個內心沒有苦難的經歷,對人類沒有同情心和憐憫心的人,是成不了作家的。」

與海明威名言相對應的,是麥家多年以來反覆說起的一句話——「閱讀是寫作的最好準備」。他向記者表示,自己反覆強調這句話,並非希望大家一定愛上寫作,而是希望大家務必愛上閱讀。

「我覺得最簡便的一種教育方式,就是閱讀。你在生活中要遇到一個有知識、有教養的朋友,是不容易的,他也不可能時刻陪在你身邊,但是通過一本書、一座圖書館,哪怕是一部手機,你就可以交一個精神上的好朋友。閱讀可以認識五百年前的人,也可以認識五百年後的人,讓你穿越時空,經歷不可能經歷的人生,何樂而不為?閱讀能告訴你,什麼是好、什麼是壞。通過閱讀,有些真理不需要再去論證,只需要直接去遵循,就像我們不用證明『1+1=2』一樣。」

除了個人的修養,在麥家看來,閱讀對於中華文明的傳承同樣重要。「中華文明為什麼能延續至今,如此偉大?我覺得一個根本的原因是閱讀延續著文脈。先人的腳步、心跳和靈魂靠什麼傳下來?靠閱讀。如果我們這一代人不閱讀了,我們就和歷史隔開了,我們要和過去握手,就離不開閱讀。」

不過,雖然認可手機也是一種閱讀載體,但是麥家仍然強調,不能迷戀於碎片化的淺閱讀。「它其實是過眼癮,打發時間,只會消耗你,不會滋潤你、營養你。真正能營養自己的閱讀,一定是深閱讀,有系統、有方向、帶著思考的閱讀。比方說,你喜歡喬伊斯,就要系統地讀他的作品,反覆比較地閱讀,不要泛泛地讀。當然選擇合適的作家和作品也很重要,你要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去尋找,就像人在生活中,要不停地交往,才能交到真朋友,否則,天天關在家裡上網聊天,肯定交不到朋友。」

二○一四年起,麥家就在自己的工作室裡開辦了供讀者閱讀的「麥家理想谷」,藏書上萬冊。二○一七年,他又開通了「麥家陪你讀書」的微信公眾號,計劃用二十年的時間,以星期為單位,陪伴讀者閱讀一千本書。

「閱讀應該成為人一輩子的一種陪伴,愛上閱讀就開始了一生的浪漫。」他說。

自我複製 突出重圍

「最好訓練」和「最好準備」的「化學反應」,讓麥家在一九八六年發布了首部作品。他坦言,當時自己年輕,一開始的寫作是希望公開心事,也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才華,而現在看來,這種思想自然是狹隘的。

每每回顧這樣的經歷,麥家對年輕人更為寬容:「年輕人不可能那麼懂事,也不要害怕犯錯誤。當你嘗到了失敗的味道時,從一定意義上講,你也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一帆風順的人生,或許也是一種缺憾,因為你都沒嘗過失敗的滋味。人生就是要嘗一嘗各種各樣的滋味,滋味愈充足,人生體驗就愈多,體驗多總比少要好。」



以文字提煉生活中

如金子般的真實

在麥家的記憶裡,自己的青春與挫折形影不離。他的代表作《解密》從寫作到發表歷時十一年,經過了十七次退稿。「在這種挫折面前,人很容易被打垮,好在我沒被打垮,就像一塊鐵,經過千錘百鍊變得更加堅硬,甚至接近於鋼了。所以人生就是奮鬥,奮鬥也是人生的最大財富。年輕人一定要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要學會品嘗失敗的滋味,歷練從失敗中站起來的過程。『後浪』肯定會超過『前浪』,但是要拿出努力,才能超越,要以奮鬥者的姿態來超越。」

但是,麥家對年輕人也有另一方面的提醒,不能揮霍太多的時間和健康。「當時我趁著年輕,精力恢復快,經常寫到凌晨兩、三點,然後睡到上午十點、十一點,早中飯合在一起吃。但是現在,我發現,生活愈有規律,工作愈省力。」

生活給了我機會

在獻給父親的《人生海海》之後,麥家正在創作「故鄉三部曲」的第二部,這是一部獻給母親的作品,而第三部則可能是獻給百姓。他表示,之前諜戰題材的寫作已經讓自己的積累日漸稀薄。「當然我也可以自我複製,但是我並不甘心,要挑戰自己,尋找新的激情。從這點上看,我也在當一個奮鬥者,去『突出重圍』。」

回顧此前的一些創作,麥家說,當時的「諜戰題材熱」讓自己有些變形,缺少了對文字的敬畏,「那些作品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好,為此我也作了檢討和調整,但是代價很大,因為我三年一個字都不敢寫,一直在等待重新出發的衝動。」

「後來,還是生活給了我機會,因為我對故鄉的感情突然發生了變化,不再因為童年不幸福,而對那片土地、那個村莊,以及個別人充滿怨氣。」麥家總結說,隨著年齡增長,閱歷增多,人看問題會更立體、更客觀,更有理性,自己恰恰經歷了這個過程,既能諒解對方,也能理解自己,最終達成和解。

對人有些新認識

麥家的家鄉是杭州市富陽區大源鎮蔣家村。它是《人生海海》裡村莊的原型,「我寫作的時候就是回到了那個村莊,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當然裡面的內容不是一對一的關係。小說從生活出發,但是要高於生活。」

而高於生活正是作家的責任。麥家覺得,作家的工作就是提煉生活,給生活提純,給生活煉金,把生活當中像金子一樣值錢的真實提煉出來,告訴讀者,讓他們以後不要犯錯。「『文學就是人學』,就像數學公式、物理定理一樣,我現在就是想對讀者、世人,甚至後人說,我現在對人有一些新的認識了,想告訴大家。」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