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合唱史】 那些翻越阿爾卑斯山而來的牧歌

THE MERIT TIMES
文/車炎江
字級
收藏文章
45觀看次
文/車炎江

十六世紀英國合唱音樂繁榮發展,不僅人才輩出,同時也得到政治領袖的全力支持,直到伊莉莎白一世達到頂峰。在她之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亨利八世,他不僅擅長彈奏管風琴、魯特琴,還曾經譜寫至少三十四闋樂曲,其中至少半數以上是三至四聲部的複音歌曲。

亨利八世時代的英國合唱曲,主要受到歐洲主流俗樂歌曲風格的影響,像是法國複音歌曲(chanson)等。然而,這個情況在十六世紀晚期開始出現轉變。一五八八年,西班牙無敵艦隊成為英國海軍的手下敗將;同一年,英國舉國上下卻被另一個國家的合唱音樂徹底征服,牧歌集《翻越阿爾卑斯山而來的音樂》(Musica Transalpina)成為這段歷史的證據。

令人好奇的是,究竟是何方神聖「翻越阿爾卑斯山」征服英國?對英國合唱音樂又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從伊莉莎白一世一五五八年執掌王權之後,義大利音樂逐漸成為英國人特別鍾愛的類型,其中又以牧歌(madrigal)最受歡迎,在英國形成一股聆賞熱潮。因此,原本就不易取得的義大利牧歌歌譜成為書巿搶手貨,也給了出版商絕佳商機。

英國作曲家莫雷(Thomas Morley)精心挑選五十七闋從四聲部到六聲部不等的義大利牧歌,親自編輯,並且延請倫敦在地的音樂愛好者尼可拉斯‧楊(Nicholas Yonge)將這些牧歌的義大利文歌詞譯成英文演唱,發行了《翻越阿爾卑斯山而來的音樂》。

接著,尼可拉斯‧楊乘勝追擊,在一五九○年出版發行《英譯義大利牧歌集》(Italian Madrigals Englished),收錄更新穎的晚近義大利名家之作,像是馬倫齊歐(Luca Marenzio)等。

莫雷則改變出版策略,從較文雅、難度偏高的牧歌選曲,改將適合普羅大眾的跳舞歌曲(ballett)或更為大膽輕佻的短歌(canzonet)等放入曲集,最後匯入一五九七年莫雷出版的《短歌集,或四到五聲部的短小歌曲》(Canzonets, or Little Short Songs to Four to Five Voices)之中。

這些義大利歌樂在短時間內襲捲英國全境,它們的風格或唱法,不論是牧歌、短歌、跳舞歌,全都逐漸內化成為英國人的品味和樣式。許多英國作曲家也學習這類風格創作歌曲,包括威克斯(Thomas Weelkes)、威爾比(John Wilbye)、吉本斯(Orlando Gibbons)等人。

但這股義大利俗樂歌曲的潮流來得急、退得也快,不過二十年左右的光景,英國牧歌便走下流行音樂的神壇,幾乎再也沒人聞問了。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