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的公交旅行 平凡生活裡做件不平凡的事

THE MERIT TIMES
文/記者吳振東、郭敬丹
字級
收藏文章
26觀看次
收藏的車票票根。圖/江夏提供
江夏在旅途中。圖/江夏提供
江夏在上海的公交站前。圖/新華社
江夏拍攝的公交站牌。圖/江夏提供
手抄的公交線路筆記。圖/江夏提供
文/記者吳振東、郭敬丹

在上海讀大三的江夏,因為兩次「公交旅行」紅了。一次是去年十二月,他花九天時間,從上海一路坐公交到了北京;一次是今春開學,他又歷時四天,坐公交從合肥老家返回上海上學。

三千多里路、二千多個公交站點,並不比高鐵旅行省錢,還有忍飢受凍的時候……當江夏把旅行筆記發在網上,有質疑,也有鼓勵。江夏不被這些關注所困擾,在時間慢下來的那些天裡,他已經完成了和自己內心的對話。

他瞞著家人出發

江夏似乎對地面交通工具有種特別的情感,小時候,他喜歡走在離家不遠的一段廢棄鐵軌上,憧憬乘著火車去旅行。後來,他愛坐公交穿行城市:「在車廂裡,看窗外的景色一閃而過,有種踏實的感覺。」

二○二二年十二月十三日,江夏在校門口上了公交。目的地:北京。

這不是臨時起意的一次旅行。出發前一周,他白天上課,晚上規畫路線,寫滿了十一頁紙。再往前追溯,大一報到時,在從合肥到上海的高鐵上,他就動了坐公交從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的心思。

江夏把規畫的路線發上社交媒體,沒想到吸引了不少熱心網友,有人提醒他有的車已經改了路線,要注意;有人告訴他哪趟車繞路了,怎樣走更便捷;還有人邀他路過自己家時,下車來家裡吃個飯。

江夏帶著十幾件衣服、壓縮餅乾、充電寶、常備藥上路了,沒有另帶鞋子,但隨手拿了一本《漫漫長路》。

規畫再詳盡,旅途中還是免不了坐錯車、錯過車的情況。農村有不少是招呼站,車要揮手才會停。一次,車來的時候,江夏正用手機查詢班車到達的時間,車卻直接開了過去,只能再等一小時。

從河北黃驊到天津,江夏徒步三十公里,從清晨走到午後,大段大段的農村土路,累的時候就坐在行李箱上就著水吃壓縮餅乾。

三十公里沒難住他,但在徐州機場附近步行的一公里,卻幾乎讓他放棄這段旅程。出發前,他查了沿途每個城市的氣溫,唯獨沒考慮到風,而那天正午的風,大到讓拖著行李箱的他走一步退兩步,太陽又彷彿冰箱裡的燈,「刺骨的冷,手都發紫了,當時真的想放棄了」。

江夏看著機場站崗的工作人員,又想到自己的父母。「誰的工作不辛苦,我這點苦算得了什麼,何況這種方式是我自己選的。」他覺得,如果就此放棄,「自己都會瞧不起自己」。

一番掙扎考慮後,旅程繼續。但那天晚上,江夏住進了小旅館,這是他一路上住得最奢侈的一次。之前,他要麼在便利店趴一晚,要麼花人民幣三十塊錢到網吧過夜。

他瞞著家人出發,只有室友知道這次「行動」。沒想到視頻發上社交媒體,一下子「火」了。他的母親意外刷到了兒子的視頻,一個電話打來,將他大罵一通,卻又叮囑他注意安全,早點回家。父親的第一句話則是:「還有錢嗎?」

為青春注入精采

江夏的「公交旅行」也遭遇了不少網友質疑。有人說,高鐵幾小時能到的路非要花好幾天,聞著灰塵、汽油味,有什麼風景可看?結論是:「你荒廢了十幾天在路上。」

江夏有過短暫的鬱悶,但愈想愈覺得值得。「同樣是十三天,有些人用來打遊戲、在寢室睡覺,會覺得時光短暫。公交旅行讓我的時間拉長了,收穫很多。」

旅程為江夏的青春注入友情,也讓向上的成長有更從容的心態。兩次出行,江夏都關注大學,沿途經過校園,會拍下來發在網上,和粉絲互動。出發時,他的社交媒體賬號粉絲數不到一百,而今已經過萬。他甚至還第一次接到了廣告,不過只是一種嘗試,「我不想用我的旅行牟利」。

有學妹寬慰江夏不要被網上的攻擊影響。她說:「同為大學生的我,覺得年輕的時候有年輕的夢想……一路的風景,抵得上時間的飛逝。」

第一次旅程,風景定格在終點站中國地質大學,江夏在那裡「網友奔現」,好幾個關注了他一路的哥們兒跑到校門口,跟他交換明信片、書簽,加了微信,一直保持著聯繫。

第二次旅程,江夏經過南京仙林大學城。他很羨慕在那裡讀書的學生,環境這麼好,有山有水。其實,那裡的學生也羨慕他,給他留言:「你很厲害,做了我們沒有想過的事。」

兩次公交旅行,讓江夏有了更多的自我認可和更從容的心態。「這十三天我一輩子難忘,以後遇到失落、失敗,想起這十三天,我都會重振旗鼓。」

生活就是滿懷熱情 奔向下一個站點

兩次旅行,從南到北,從西到東,經過了五個省分、二十四個城市、二千多個公交站點。車窗內外,植被的變化、氣溫的升降、口音的不同……江夏觀察著中國。

去泰州的途中,要乘船渡江,第一次看見如此寬闊的長江,江夏心潮澎湃,「感覺自己沉浸在江水中,像個乘風破浪的勇士」;泰山腳下,他被平地而起的「五嶽之首」所震撼,又羨慕起在山腳下泰山學院讀書的人;到了天津,海河沿岸的外國建築群讓江夏想到外灘,但感覺這裡的風格更多樣。從合肥到上海的第二次旅行,江夏特意「浪費」些時間,邊走邊玩,吃了不少小吃,南京的海棠糕、梅花糕,蘇州的小籠包,上海的生煎包、蔥油餅……

「有人說中國的城市千篇一律,我覺得這種論斷太浮躁。我看到的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江夏對多彩的地方文化著迷,他會把幾乎每趟公交線路所有途經站點的名稱都抄在筆記本上。

滿滿善意的陌生人

在兩次旅行中,長三角公交帶給江夏的體驗很特別:可選線路太多,下決定反而要花些功夫;城際公交基本可以同站換乘,步行最長的一站也就一公里左右。根據「公交迷」們的大致梳理,長三角區域超過二十個城市可以依靠公交線路順暢連通,比如環太湖跨省界、跨市域的公交線路,還有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內城市間的公交線路,連接起來宛如棋盤。

這一路從不缺少來自陌生人的善意和溫暖。夜幕降臨,司機會像父輩一樣擔心他晚上睡哪,給他指路,有的甚至當起「專車」司機——從泰安到濟南火車站的大巴臨時出了問題,公交公司為江夏和另外三名乘客調度了一輛小巴。江夏最後下車,司機看他是學生,特意多開了十公里,把他送到市區繁華的地方,方便他晚上住宿。

上車,出發;到站,上客下客,小小的公交車廂也有多彩的人生即景。對那些拄著柺杖、走路顫顫巍巍的老人,司機總是等他們坐穩了再啓動車子;有的人心情愉悅,臉上掛著笑容,戴著耳機哼著歌,也有人面露憂鬱的神色,蜷在車子的角落裡愣神。在南京一個公交站台,江夏見到一位看上去比自己大兩三歲的女孩,坐在椅子上哭泣,他們上了同一輛公交車,女孩看著窗外,過了許久,情緒才慢慢平靜下來。

「跟我一樣,很難過的時候,看著風景從眼前划過,內心會有波動,我希望她調整好自己,找回對生活的熱愛。」江夏說。

熱愛會傳染。一位天津的公交司機,看上去三十歲不到,一邊開車一邊唱歌,見到乘客笑臉相迎。熱愛工作、熱愛生活,那樣的笑容和熱情,讓江夏也覺得開心起來。

江夏還在計畫以後的旅行,他不打算當網紅,對他而言,學業才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日子沒有因為兩次「公交旅行」而改變,他照常上課、下課,去圖書館看書。

看到一些進入大學後選擇「躺平」的同齡人,江夏不以為然。他相信,年輕人應該有激情,主動地因為熱愛去做一件事,並享受努力的過程,「就像喜歡釣魚的人,真正享受的不是漁獲多少,而是和魚搏鬥的過程」。

祖孫倆的平靜溫暖

江夏準備考研,目標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高三那年,八十二歲的外婆因心臟疾病去世,他難以釋懷。小時候,外婆常帶著江夏坐公交車。窗外的風景早已模糊,但祖孫倆平靜溫暖的相處時光刻在江夏心裡。他想,如果外婆還在,一定會支持自己的旅行,「因為,外婆就是很堅強、很努力的人」。

「我只是從一個城市去到另一個城市,而祖輩、父母,他們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努力打拚,從農村走進城市,實現了人生的跨越,他們才真正了不起。」江夏說。

生活是更長的旅途,顛簸、晚點、上錯車都在所難免,「最重要的,是永遠滿懷熱情地奔向下一個站點」。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