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設計展 台灣館奪最佳設計獎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38觀看次
2023倫敦設計雙年展,台灣館巧妙自冰冷工業元素提煉溫暖人文精神。圖/中央社
台灣館獲「最佳設計獎」,獎座在現場展示,名牌清楚標示Taiwan。圖/中央社
台灣館搭配「五金材料行」的設計構想,在展館現場配置「店員」,引領觀眾與作品互動。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螺絲釘、齒輪、角件、軸承、電磁鐵、金屬管,2023倫敦設計雙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台灣館巧妙自冰冷工業元素中,提煉溫暖人文精神,在40多個參展單位中脫穎而出,獲大會評審團頒發「最佳設計獎」。雙年展總監布洛克斯(Victoria Broackes)表示,台灣館是本屆最引人入勝的創作之一,每一個細節、零組件都十分精緻迷人,且吸引觀眾進一步思索作品內涵,獲獎是實至名歸。

台灣館特別自台灣空運至英國的多樣五金零件打造出猶如工業生產現場的空間,展場兩邊舞台式燈光、似近若遠的低音節奏,彷彿帶領觀眾走入劇場。

沿著牆面排列在鋁製台架上的小型OLED面板裝置以精簡圖像和附隨字卡向觀眾訴說台灣特色。現場最吸睛的則是位於中央的電磁鐵動力鋁擠金屬管裝置。

300個螺絲釘 亂數集體跳動

在歷史長達近250年的索麥塞宮(Somerset House)內,由超過300個螺絲釘和磁鐵、600多條電線組成的動力裝置在電腦程式控制搭配亂數跳動的模式下,以5分48秒為一個循環,展現螺絲釘個別獨立、同時集體協作運動的美感。

策展人曾令理說,設計發想自台灣的人文地景,其特色之一就是工業與常民生活十分貼近,珍奶店旁邊可能就是機車行、民宅旁邊可能就是工廠,看似衝突的異質元素能相安無事並存。

曾令理認為,這樣的場景乍看混亂,卻蘊含生命韌性與創意能量,這也體現台灣面對疫情的靈活反應。

另一方面,台灣館既強調每一個節點對整體系統運作的重要性,企圖傳達每一個零組件本身的獨立性。曾令理指出,這就像台灣的民主精神同時重視集體與個人,以及產業長期以中小企業為骨幹、必要時打團體戰,或是台灣雖小、卻成功在全球供應鏈占有關鍵地位,體現「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能成就大事」的台灣精神。

透過設計巧思 邀請觀眾互動

台灣館有許多邀請觀眾參與的互動設計巧思,包括備有大量金屬零件供觀眾自由拼裝組合,以及創意解說各零件的圖卡同時是心理測驗紙牌,讓觀眾透過選擇喜愛的圖卡「了解」自己的潛在人格特質。

此外,電磁鐵動力裝置上跳動的螺絲釘吸引觀眾駐足品味、忍不住想「再靠近一點」。此時展館現場的「材料行店員」或許會向觀眾說明裝置運作原理,或者請他們到一旁的「遊戲區」,嘗試打造自己的金屬零件創作。

此外,台灣館致力傳達「原材料」美感與美學。曾令理認為,這就像台灣或許不是最豔麗或擁有最酷炫高科技的國家,但自有動人之處。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