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坦克車由來

THE MERIT TIMES
文/丹尼斯.古斯萊本 
字級
收藏文章
35觀看次
圖/yapei
內容與圖照節錄自《原來XX是這樣被發明的:地球上130項從遠古到現代的驚人發明》,台灣商務印書館授權使用 圖/yapei
文/丹尼斯.古斯萊本 

製造坦克需要的技術其實在一戰前很久就已經湊齊。都是這場沒完沒了的仗,才讓它不得不於1915年誕生。

移動塔樓 遠古出現



戰車早在很久以前就出現了,西元前3000紀中葉的美索不達米亞就有:其華麗的身影就出現在著名的「烏爾軍旗」上(「戰爭面孔」那面)。至於配置裝甲的構想也不是前一天才有(雖然沒那麼久遠):李奧納多.達文西早在1482年就想到了,他設計了一台圓錐狀的木製機械,內層配有金屬裝甲,並裝備輪子與大砲,可搭載8人,這座名副其實的移動塔樓,可以在短時間內打亂敵軍陣形。不過現代化的突擊坦克要等到1917年4月才出現在戰場上,但那也不算什麼新東西,上面的履帶是美國人班傑明.霍爾特(Benjamin Holt)發明出來給農業機械用的,專利早在1907年12月19日就拿到了。

槍林彈雨 靈活多變



若是一戰爆發前就已具備所有需要的技術,為何沒人早些想到要做出來?頭號原因當然是戰略考量:1914年8月,多數參謀部高層依然迷信騎兵與步兵戰術的優越性,法國尤甚。報應很快就來了:1914年8月22日,法國騎兵上刺刀往位於沙勒羅瓦的德國陣地衝鋒而去,結果一天之內陣亡了2萬7000名士兵!漸漸地,為了避免這種血腥屠殺再次上演,與戰者開始築壕溝掩護友軍;而此時包括砲兵上校尚.埃斯蒂安(Jean Estienne)等軍官開始建議採用裝甲車。但做起來沒那麼容易:戰場已經被綿長的戰線一分為二,要設計一輛能在槍林彈雨中從容穿過泥濘不堪,甚至還布有鐵絲網的無人區,而且還不會損壞的戰車,這是何等的挑戰!

自1915年起,英國人跟法國人相繼研發了幾種裝置,但效果都大同小異:這些初期的坦克既慢又笨重且不易操控,一出場就會成為敵方砲手的主要目標。1917年4月16日的貴婦小徑保衛戰,投入貝里歐巴克的128輛坦克中,有76輛被殲滅。

最後的救星是埃斯蒂安將軍(於1916年晉升)與企業家路易.雷諾(Louis Renault)並行研發的裝置,也就是配備了機關槍與37毫米口徑大砲的輕型坦克FT17;它可搭載2人,最高時速達8公里。更重要的是,打從1918年夏天開始投入戰場後,它的表現完全搶去其他武器的鋒頭;此機型一共生產超過3000多輛,愛用者遍及全世界。果然是名副其實的「勝利坦克」!內容與圖照節錄自《原來XX是這樣被發明的:地球上130項從遠古到現代的驚人發明》,台灣商務印書館授權使用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