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21】佛教管理學 弘法系列-18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52觀看次
1953年,大師應李決和等人之邀,至宜蘭雷音寺講經弘法,開創復興佛教的新機運。此為雷音寺第一次舉行皈依典禮,有108人參加。圖/佛光山提供
大師率領青年下鄉弘法。 圖/佛光山提供
雷音寺三度擴建,2001年元旦,佛光山蘭陽別院大樓正式啟用。圖/佛光山提供
文/星雲大師

弘法系列 9
●廣結善緣─人緣的管理(下)

當時我初來乍到,在這許多教師、青年之間的人緣也很好,主要的人緣,還是因為我懂得一點佛法。我跟他們講佛教的禮儀、佛教的歷史,以及佛教對人間的貢獻、觀念等等,他們因而對佛教加強了信心。也因為這樣的關係,宜蘭中學、蘭陽女中才請我去講演。

這一留下來才發現,當地沒有什麼文化,倒是有幾間學校,老師除了上課之外,也沒有什麼活動。不過,在宜蘭高中和蘭陽女中教書的老師們,都會來參加我的念佛會。就連通信兵學校那許多的長官,也都紛紛的加入念佛會。

他們各個都是抱有教育熱忱和各種專長的人士,甚至,還鼓勵我辦文理補習班。當時實在是沒有條件,連桌椅板凳都沒有,總不能在路邊上課;但是,我看到年輕人的熱情,真的常常就和他們在庭院丹墀上席地而坐,談論起佛法來,或者集會,亦或講課,商討各項課程、辦法等事宜,做什麼事情大都是在走廊上或庭院裡交流。不過,這許多老師、青年也不嫌棄,在那個時候,大環境的經濟條件,整個社會都是如此。後來,我正式向教育部申請立案,成立了「光華文理補習班」,前教育部訓委會常委鄭石岩教授,就是我們補習班裡的一名學生。

當時我初來乍到,在這許多教師、青年之間的人緣也很好,主要的人緣,還是因為我懂得一點佛法。我跟他們講佛教的禮儀、佛教的歷史,以及佛教對人間的貢獻、觀念等等,他們因而對佛教加強了信心。也因為這樣的關係,宜蘭中學、蘭陽女中才請我去講演。

尤其是通信兵學校,那許多青年都是外省籍的知識分子,他們大都是學通信出身,對於物理、交通、光電、電器、電信等學科,都非常的高明。不過,當中也有不少年輕人擅長編寫、繪畫,他們也能幫著我繪畫布置牆壁;此外,聽我講說「文學概論」後,也來參加文藝班等等。因此,我在宜蘭的弘法佈教,就這樣子展開了。

雖然當時沒有物質上的條件,但是人我之間的溝通,還是很要緊的;我對他們殷勤的接待,親切的溝通,熱心的和他們講話,從各方面對他們禮遇、尊敬。我想,站在一個主管的立場,並不適合以權威、金錢、勢力等來獲得人緣,我覺得用法施、慈悲、關懷、禮敬、讚美等,對他們體貼、用心,共患難的知音、同道也就增加了。

因為我在宜蘭那段期間的為人,後來在文壇上擔任編輯的朱家駿(朱橋),就對我產生恭敬、信賴,並且幫我編輯《覺世》、《今日佛教》等雜誌。可以說,因為他在我們雜誌編輯上的突出表現,全台灣的刊物編輯也因他而改觀、因他而發展出更具有藝術的價值。後來讓救國團的《幼獅》請去做了主編,他的認真、愛護作家、對藝文的熱情,使他成為當時台灣文壇上的重點人物。

又如楊勇溥居士,他為我譜了好幾首的佛教歌曲。此外,裘德鑑上校、郭言上校等,他們都是軍中負有重責的人,也都來幫我設計這個、建議那個,提供不少意見,我都接受並給予讚美,那許多同事、軍官們,好像也更加地對我有向心力了。所以,我覺得在管理上,對人的重視,是非常重要的。

說到管理學,我在宜蘭的時候,和那許多教師、軍人、青年、兒童,甚至後來辦幼稚園,就已經打下了我對服務社會和團隊管理的一些基本要領。那就是,用「信仰」來攝受他們,用「佛法」給他們認知,讓他們懂得發心,受到尊重,給他關懷,禮遇厚待,與他談說,但是不能太幼稚,言談一定要讓他們佩服,讓他們確實認為,你能成為他們的老師,這樣他們才能夠接受你的管理。

所以在宜蘭,小小的念佛會裡,沒有物質上的滿足及硬體設備,能有這麼多的團隊周旋在旁,其實,這都歸功於我肯得幫他們搬凳子、倒茶水,給他們平等尊重,與他們打成一片。因為我不認為我是師父,我是出家人;我只是義工,我要做義工的義工,在宜蘭弘法多年,讓我學習了很多人我之間的關係。假如這是管理學,大概也是吧!在宜蘭,那些在社會上工作的人,尤其在軍隊裡面流傳甚廣,說我善於體貼人、關懷人,甚至能讓人獲得佛法的利益,我想這也是我廣結善緣的結果。

當時的軍人們生活很枯燥,雖然在軍中有吃有住,但是人情上是很嚴苛的,站在做人的立場上,是需要很多的情義、關懷。因此對這許多青年的軍官,我都是用慈悲的關心、尊重的對待、誠懇的讚美來待他們。在他們的生活裡,就是教條式的通信知識;但是我們有藝術、繪畫、音樂、歌唱等多元的方式來跟他們交流。我也時刻管理自己的言行,例如:每次要到台北,從雷音寺到火車站要二十分鐘的路程,我走在中山路上,兩旁店家的人都要出來,看一個和尚走路。為什麼?因為我與其他人不一樣,我經過十年的叢林訓練,大家對外省的和尚產生信心,念佛會也增加會員。我想行止有威儀,走路的姿態也能度眾吧!

其實,那時候也談不上要管理,我跟他們往來,是讓他們接受我對他們的好意,深入他們的心靈,使他們紛紛的走向佛法,走向人生的光明,使他們有未來前進的目標。

對於這一群精英,我不以高高在上來管理他們,而是用尊重、互助、體貼,讓他們感受到人情的溫暖,人性的美好,佛法的受用,所以那許多軍人才都做了念佛會的信徒。(待續)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