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終不似、少年遊

THE MERIT TIMES
文/張梨美
字級
收藏文章
35觀看次
文/張梨美

今日醒來,一句「故人曾到否?」無端出現腦海。想了又想,這好像來自「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上網查,果然如是。宋‧劉過〈唐多令‧蘆葉滿汀洲〉:「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繫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曾到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劉過,字改之。大學時讀《神鵰俠侶》,清楚記得郭靖幫楊過取名時,特意加了個字「改之」。印象之所以深刻,因取名為「過」,前所未聞。如今恍然大悟,原來典故出自於此;同時蘊含「有則改,無則嘉勉」之意。

雖然神鵰俠侶說的是楊過和小龍女的愛情,當年讀時,卻未曾為他們的愛情感動過。或許是因小龍女過於仙氣飄飄,如冰似雪、如夢似幻,怎會沾染紅塵俗世的男歡女愛?古墓、絕情谷、十六年後谷下相見,不像武俠,更像玄俠。

倒是小郭襄的潸然淚下,記憶深深。書末,楊過與小龍女攜手翩然而去,小郭襄心中多少繾綣,多少不忍不捨,唯有化做離人淚。此時金庸以李白的〈秋風〉詞,道出了小郭襄的心思:「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少女情懷,又是情竇初開;君子已杳然,思念仍濃釅,怕是想忘也忘不了,想拋也拋不去。日後郭襄獨自行走江湖,尋尋覓覓,盼能再見楊過一面,終是不得。由是放棄俗念,開創峨嵋一派。

〈唐多令‧蘆葉滿汀洲〉,最喜「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這末三句。詞人此時已是暮年,就算江山無愁,人生也難免幾多愁。文人雅士,傷春悲秋,自古有之;不必因功業未建、抱負無可施。年華流逝,即使酒與桂花依舊,人,終非年少,可以重溫,終不似少年。

大自然的變化亦是,一眨眼,花非花,樹非樹。吾極愛柳樹,尚在島嶼時,卻全是從圖畫、古詩詞裡得來的意像,沒親眼見過。第一次見到,美利堅密西根州,英文名字很好聽,weeping willow。身旁男士一出口,我自然而然聯想到,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的林黛玉。想像那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應也是柳葉輕輕拂過,細膩柔嫩,引人遐思。

新住家巷口一戶人家後院有一棵大柳樹,幾乎天天經過,天天看著它。前幾日發覺已抽新葉,淡淡的,不仔細看,容易錯過。拍了照,寄了出去,說不清為什麼,就是覺得美。下午又經過,新葉已由淡轉濃,又拍了照,卻有淡淡哀愁。世間凡人凡事凡物,皆只有當下,此時此刻,一剎那;錯過了就錯過了,時間不會停留,生命不是影片,永遠無法倒轉。

柳樹年年綠,韶華年年逝,感傷的不是紅顏老,而是生之意義。

線上正讀《長安十二時辰》,把長安當成信念的五尊閻羅張小敬,狠毒辣拗絕,聰慧貌美女婢檀棋捕捉到的一剎那神情,卻是寂寞。

大詩人李白喝到盡興處,不也是高聲唱著「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也許,寂寞,就是人生的底色。悄悄地,不經意地,如柳枝抽新葉,就出來招招手。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