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真義2 佛學思想61】殉道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44觀看次
所謂「滴水之恩,湧泉以報」,想做一個健全的人,就先從報恩做起。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美國政治家派屈克‧亨利說:「不自由,毋寧死。」匈牙利愛國詩人裴多菲也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在佛教裡,一向就很崇尚自由,甚至可以說,信仰佛教本來就是要我們從專制、權威、神意裡解脫出來,要我們有自信、自尊、自我、自主的精神。因此,我們也可以說:「為了信仰的原故,世間一切都可以放棄。」因為信仰才是我們的寶藏,信仰才是我們的希望,信仰才是我們真正要求的生活。

在世界上的各個宗教裡面,很多宗教徒對於他們的信仰,都有殉道犧牲的精神。在佛教裡,也不乏有為教犧牲的人。例如:一九六三年,越南的廣德大師,他抗議吳廷琰政府歧視佛教,不准佛教徒懸掛佛教教旗,甚至不擇手段的迫害佛教;為了拯救佛教,他毅然焚身殉道,以示抗議。最後吳廷琰政府不但倒台,連自己也賠上了性命。可見為了信仰,有殉道的精神,確實能達到目的。

另外,中國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也有許多的高僧大德為了護持道場,表現出信仰的精神。如紅衛兵要去燒毀南普陀寺院的時候,好多高僧、大德,一個一個排列在走廊上吊;當紅衛兵抵達後看到,嚇得落荒而逃,因此保全了寺院。這許多為教殉道的人士,讓我們甚為欽佩。在歷史上,過去的太平天國、三武一宗破壞佛教,我想也有好多的高僧大德,在當時為了護教,即使以身殉道,也毫無遺憾!

我們就談唐朝時,唐太宗邀約佛道兩教的長老大德聚餐。皇帝賜宴,這是極為榮耀的事。但唐太宗重道輕佛,因而以僧為末座。有一位智實大師,他認為這對佛教有貶壓的意味,故而提出抗議。過去的皇權,哪裡容得了你抗爭;智實大師不顧危險,極力爭取佛教的地位。唐太宗大怒,叫人用棍棒笞打智實大師。

有一些佛教人士看到,感嘆智實大師,自討苦吃,何必呢?明知不可以達到目的,還要爭取,不過是自取其辱吧了。幾乎送命的智實大師就說:「各位大德,智實不是為了個人要去計較坐位前後,或是爭取什麼虛榮;我只是為了讓後代的佛門子弟知道,大唐還有出家僧人啊!」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為了佛教,什麼都可以犧牲,包括生命都可以豁出去,這就是所謂的殉道。

再有,為求法斷臂的慧可大師,請求達摩祖師為他安心;為了真理、為了安心,他寧可以斷臂殉道。又如法珍比丘尼,為了倡印佛經,讓法寶流通,揮刀斷臂,募資刻藏,感動信施發心贊助,終於完成心願,刊刻了《趙城金藏》。

還有,從過去中印的僧侶互相往來,傳道求法,光是途經天山邊境的大山、河海,犧牲多少人。如曇無竭大師一行二十五人,度雪山之艱難,必須先用一根木材打洞支撐才可爬上山,並靠著繩索穿越大川,有時候遇到風強吹落,都要舉音:「汝等平安到達否?」最終抵達印度時,只剩五個人,其他人都已殉道了。

又如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對於外道給予他種種的打擊、陷害,感到業力難逃,他甘願給外道用石頭砸死,做個為教殉道的示範。

像富樓那尊者為了弘法,跟佛陀自請要到輸廬那國傳道。佛陀就問他:「富樓那啊,那邊的人民兇悍,沒有佛教信仰的情操,你去非常的危險啊。」

富樓那說:「不要緊,弟子有志願,不怕他們的強悍、陷害。」

佛陀說:「你要知道,你去了他們會罵你。」

富樓那說:「罵不要緊,不要打就好了。」

「他們真要打你?」

富樓那說:「打也不要緊,只要留我一條命即可。」

「他們要是真的殺害你?」

富樓那說:「佛陀,那正好,我能將此一命,供養給真理,供養給佛陀,這也是我的福氣啊!」

佛陀非常的高興:「富樓那,你有這一種為真理殉道的精神,我們為你歡呼送行,你可到輸廬那國去弘法。」

所以初期的佛教能傳播到緬甸、錫蘭、泰國、中國、韓國、日本、越南等諸多地區,在那個交通極端不便的情況之下,那是要有多少殉道人士,為教犧牲,佛教才得以在當地開花結果。

所謂「生命誠可貴,信仰價更高」,今日的佛教大眾,如果都能有殉道的精神,毫不吝嗇的布施生命,有那種視死如歸的勇氣,還怕佛教不能興隆嗎?



報恩

中華文化倡導「報恩」的美德;就是在佛教裡,到處也都有「報恩」的思想。

報恩是人類倫理的根本,所謂「滴水之恩,湧泉以報」;肯得報恩,他必定心有餘力,才會自願說我要去報恩。因此,懂得報恩的人,才是富有的人;貧窮的人,哪裡會有力量去報恩呢?報恩的人,也可以說都是有情有義的人,都是社會上善良的、正派的人;相反的來說,無情無義、不知恩惠的人,必定是自私自利的人,如佛陀講說是「非人」之類。

國家保護我們,我們要報國家的恩;父母養育我們,我們也要孝養他們。佛法僧三寶,給我們心靈的安慰、身心的安住,三寶對我們也有恩;甚至於一切眾生、士農工商,各行各業,對我們有幫助的人,都是我們的恩人。

「報恩」本來是人類很正常的一個倫理關係,是很好的文化思想;只是佛教裡面有一句話,我常常感到有一點意見。例如,信徒對寺廟布施建築工程、裝塑佛像、印刷經典、供養大眾,那麼寺院裡的出家人都說:「你真發心,阿彌陀佛將來會接引你到西方極樂世界。」

我覺得奇怪,這許多信者布施給寺院,從生活上給予我們協助,為什麼沒有想到我要來回報他們,反而要讓阿彌陀佛來報答呢?我認為我們出家人,太推卸報恩的責任了,好像什麼人對我怎麼好法,都是應該的;什麼人對我有種種的恩惠,都要讓佛祖去代替我們報恩。因此,佛教人士沒有自我的感恩,自我的回報,自我的社會服務,我認為這樣的情況不合乎道理。

我覺得報恩的思想,每一個人都要自己去承當,我們既然到世間上來,所有享受到的都是別人的幫助,所以我們也要懂得幫助別人,才是回報恩惠。

人從出生下來就要靠父母養育,靠社會給予各種的支持;慢慢成長了,在二十歲大學畢業以前,可以說都享受到人間給予的恩德,對別人也從未有過貢獻。

但是,有些年輕人卻常常對父母不滿,對老師不滿,對國家社會也不滿,對很多的士農工商都不滿。我就想到,人間那許多的大眾,對你恩重如山,你怎麼連一點感謝都沒有?老是嫌這個不好、嫌那個不好。你想想,這樣的做人合理嗎?

所以我覺得,一個人要把人做好,先要學習報恩。從童年的時候,在家庭裡讓父母歡喜,這就是報恩;及長,在學校裡讀書,對同學、朋友服務,這就是報恩。甚至於老師教我們的,也不要嫌他這個教得不好,那個教得不好,所有今天世界上有頭有臉的人物,不都是那許多他不服氣的老師,把他教到成功的嗎?為什麼對老師不知道感恩圖報呢?

對社會也不可以怨恨。你看,坐在家裡面,報紙把全世界的新聞都送到你的眼前;坐在家裡面,打開電視機,那些演藝人員,拿出渾身的氣力表演給你欣賞,這還不夠對你的恩惠嗎?你能不感謝嗎?

所以,光是享受人間的所得,自己還要產生種種的不滿,不知道彼此有互利的關係;做人的道德這樣欠缺,要想將來在國家社會裡出人頭地,就是做到什麼大的官員,那也都是一些官僚,經商者也充其量都是奸商。

世間上每一個人,例如外國那許多偉大的政治領袖,他們一句話,雖然沒有和我直接影響,不過在經濟、政策各方面,可能都對我有利,我在無形之中,都享受到他們那一句話給予我的方便,可以說都是恩人。

甚至於就是貧苦的人士吧,接受我幫助,我也要感謝他,讓我有機會為社會做一點功德,讓我為這許多苦難的人,盡一點做人的風度。所以,給人還要感謝別人,才是報恩。

現在人類由於自己的貪吝,都希望別人對我好。別人給予我,我老是接受,就表示我貧窮;如果我能可以幫助別人,給予別人,那我就是富有,我就是一個報恩者。在這個世間上,我們所以要提倡報恩,是在告訴大家做人的根本道理;你要想做一個健全的人,就先從報恩做起。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