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會客室】 坦然面對生命中的意外

THE MERIT TIMES
文/陳復
字級
收藏文章
20觀看次
圖/123RF
文/陳復

梁毓筠同學是中山女高的畢業生,她覺得自己成長的關鍵在於各種不預期出現的「意外」。

這包括後天因疾病形成的聽力缺損,讓她從此活出不一樣的人生。小學無意間抄寫的名言佳句,讓她改變自己的心態與作法,勇敢迎接生命的難關;她意外來到花蓮生活的兩年間,開拓了自己的視野,甚至影響她對未來的選擇。每一個人生中的停看聽,都不是本來的想像,更不是計畫中自己會遇見的人與事,但卻影響毓筠的思考,塑造出她面對世界的準則。

念小學時,毓筠因中耳炎導致聽力缺損,到醫院檢查,醫師鑑定她有輕度聽力障礙,但毓筠覺得自己會因配戴助器而被人貼上「身心障礙」的標籤,因此她很排斥配戴。小學低年級的班導師常喜歡讓同學抄寫名言佳句,有一次,毓筠看見牆上貼著「改變你能改變的,接受你所不能改變的」,沒想到就此將這句話深植心底。

成長過程中,毓筠時不時想起這句話,當國中特教老師提出希望她配戴助聽器來輔助學習時,毓筠終於想通聽力障礙是自己不能改變的事實,但是面對它的態度可以改變,當她願意放下所謂「缺陷」,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聽障就不再是讓人困擾與糾結的問題,而是可以從容與自在面對的事實而已。承認與接受自己後,毓筠所有的選擇和猶豫都變得簡單多了。當毓筠主動提出重新配戴助聽器,從前對於聽障的彆扭就瞬間消失。

毓筠說:「聽障帶給我的成長就是勇敢面對自己的所有。」她開始變得放鬆與自在。小學三年級,媽媽準備到東華大學念研究所,毓筠跟著媽媽搬家。志學國小坐落於鯉魚山腳下,全校人數約莫一百二十人,每個學生都獲得較多的資源與關注,甚至連校長都不再是校長室裡的神祕人物,而是在校園中隨時都可看見的人。

毓筠不只參與直笛校隊,更加入東華大學烏克麗麗社舉辦的課外社團,跟著同學家長參加生態自然教育,每天上學都像是去玩耍,讓她覺得很快樂,更備受鼓勵。她後來回想在花蓮生活兩年的點點滴滴,因為從來不會有人阻擋自己學習新事物,反而會不斷推薦自己去獲取新知識,養成毓筠面對學習的開放態度,更影響毓筠後來念高中時對分組與社團的選擇。

毓筠說:「我明明選擇文組,卻接任地球科學研究社的教學幹部,利用自己在文組課程所學的報告技巧與文字整理,帶給學妹公式理論外的海洋知識。」她覺得這就是自己曾用身體實際感受花蓮的自然風光,讓她不只是建構自己對世界的認知,更從中獲得治癒的能量。

毓筠高中畢業後,申請東華大學的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對她而言同樣是個意外,縱谷鼓勵同學跨領域學習,更鼓勵同學的自我安排,讓毓筠對未來充滿希望,她希望多認識心理學與自然療育,讓這個美麗的意外帶給自己更豐富的成長。

(本文作者為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院長)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